凌晨4时,尖锐的警铃声划破初晓,胜利油田应急救援中心发布一级战备调度令,启动“胜利使命·利刃出鞘—2025”防汛救灾跨区域实战拉练,13个救援站按照防汛力量编成,迅速赶往指定区域集结。
“临盘站排涝车单元,请报告途中位置和人员、车况!”指挥中心大厅内,各救援站实时反馈的人员集结、设备装载、途中奔袭等画面和数据信息,汇入指挥调度电子屏,前后方指挥部快速搭建,指令与反馈在无形的通讯网上高速交换,与卫星通讯指挥车和指挥帐篷里的信息同步运转。
灾情模拟特大暴雨袭境,短时间强降雨导致东营部分油田生产区域和居民小区发生严重内涝,并有群众被困。应急救援中心迅速调派临盘、龙口等地救援力量集结抢险,跨区域协同作战。
“潜水泵下水要安全可靠,水带连接处不能有渗漏!”在演练模拟的积水区,宁海站和滨海站的队员们扛着沉重的吸水管,毫不犹豫跳入齐腰深“洪水”中的定位作业点。随着4000型排涝车的启动,水流从排水口倾泻而出。
因排涝作业区域受限,大型排涝设备无法展开,来自孤岛、河口、东城、西城站的4个作战单元面临复杂的考验。在较复杂的环境中,拖曳式排涝泵车更具灵活性,队员们在滚烫的车体和装备间穿梭,连接管路、启动泵机,动作忙而不乱。
“手抬机动泵便携易操作,更适用于地下室、车库等狭小空间的排涝救援任务。”作训中心副经理商文东介绍道。另一边,乐安、临盘、滨州站三人一组手拉肩抗管线和手抬机动泵,冲向作业点,快速完成铺设水带、吸水、启动抽水等动作;特勤站和民丰站,则展示了离心救援、顶礁救援、活饵救援、绳索横渡救人等水域救生技术。
当前方奋战时,另一条“补给线”在热浪中高效运转。由20余人组成的战勤保障单元,成为支撑这场高强度、长时间拉练的坚实后盾,这也是应急救援中心首次拉动后勤保障力量。
医疗保障点帐篷下,医护人员配备了血压计、AED以及充足的防暑降温药等物品,密切关注大家的面色和精神状态,确保在高强度、高温、高风险作业环境下人员的健康安全。
“这次集结,不仅是检验应急预案和人员装备,更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升水平。”应急救援中心副经理刘超说,此次拉练过程中,中心派驻观察评估组全程跟踪、全域覆盖、深度透视,在集团式、长时间、高强度作战的压力下,主动发现问题、精准捕捉盲点,为体系优化提供最真实的“病理切片”,让“问题清单”成为“升级蓝图”。(大众新闻记者 顾松 通讯员 王宇 郭添美术 宋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