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日报网讯(记者 冯举 □ 周俊)8月7日上午,四川省广元市旺苍县已被烈日烤得滚烫。四川能投旺苍焦化有限公司的炼焦车间内,温度计指针牢牢定格在70℃。尽管通风设备与工业风扇全力运转,热浪仍像无形的潮水般反复冲击着工人的肌肤,将三季度冲刺的战鼓敲得愈发灼热。
炼焦工白双和工友们的蓝色工装早已被汗水浸透成深色,紧紧贴在身上。连续奋战2小时后,他们正迎来推焦工序的关键节点——这是决定焦炭品质的“咽喉环节”,更是三季度产量攻坚的核心战场。随着炉门缓缓开启,1000℃的赤红焦炭在炉内翻腾,热浪裹挟着火星扑面而来,20米外的记者瞬间感到脸颊灼痛,而白双却紧盯炉口参数,手中的操作杆稳稳移动。
“每炉焦炭的结焦时间要精确到分钟,差一点就会影响整个季度的质量指标。”完成首轮操作后,白双走进休息室,仰头灌下整瓶藿香正气液,喉结滚动的瞬间,汗珠正顺着安全帽的系带成串滴落。他抓起毛巾胡乱抹了把脸,目光又投向墙上的生产进度表——三季度任务完成率68%的红色数字旁,用铅笔圈着“9月20日前达标”的字样。
临近正午的车间,成了高温与意志交锋的角斗场。大型风机的“呼呼”声、捣固设备的“咣咣”声、运输设备的“隆隆”声,在70℃的空气中碰撞出激昂的节奏。推焦工李明站在操作平台上,深蓝色工装后背已结出大片白花花的盐渍,他高高举起的右手在空中划出精准弧线——压下、抬起、进退,这套重复了上万次的手势,此刻正指挥着推焦杆与时间赛跑。
“推焦间隙最多能喝口水,三季度的进度不等人。”李明的安全帽下,汗珠顺着鬓角流进眼角,他却连眨眼都透着急促。当1000℃的焦炭被推出炉口时,周围空气被炙烤得扭曲变形,他顶着高温迅速把焦炭推到运输车上。这道工序每天要重复30余次,每一次精准对位,都是向三季度目标的逼近。
中午12点,当最后一炉焦炭顺利入罐,李明走下推焦车时,工装能拧出半盆水。他笑着指向远处的原料场:“上午多推了2炉,照这速度,月底肯定能超额完成。”
据四川能投旺苍焦化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郭磊介绍,今年第三季度,公司预计生产干全焦15万吨,焦炉煤气6621万立方米,焦油5575吨,硫磺104吨,硫铵2149吨,粗苯1563吨。
此刻的旺苍焦化厂区,70℃的高温仍在持续,但生产线上的每一个身影都在证明:三季度的攻坚战场上,最炽热的不是温度,而是工人心中的拼搏火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