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军人董晓霖印象
一
一条邮路就是一部历史,浓缩时代变迁。
上个世纪70年代,一封信、一份电报,山里乡亲们与外界联系最可靠的方式,穿梭山乡送邮件的邮递员,成为乡亲们最信赖的人。
尽管时代变迁,邮递员依旧是他们和大山之外联系的重要纽带。外出打工人的汇款、远嫁女儿的回信、改变人生命运的高考录取通知书、象征幸福生活的电商包裏……
如今,邮递员沿着通村公路送出牵挂、带来希望、见证发展。
2010年,董晓霖入伍来到武警云南总队文山支队,因表现优异,荣获“优秀士兵”表彰。2012年退役后,董晓霖成为一名邮政投递员。
董晓霖在派送邮件
“董晓霖属于做事认真,‘人狠话不多’的那种人。”同事刘艳介绍。军旅熔炉的淬火历练让董晓霖沉稳坚毅,忠诚、勇敢、担当的精神融进血脉。
在邮政一线,董晓霖的“战场”是堆积如山的包裹。
“毕节是兵员大市,遇到退伍季,每天近1000件退役军人行李。7、8月份是寄递学生档案、大学录取通知书等政务邮件的高峰期,每天上千份的录取通知书投递,丝毫不敢大意。”董晓霖说。
每一份,都承载着期待与托付。从业13年来,董晓霖投递各类报刊、邮件超过50万件,从未发生过遗失和延误。
二
2020年初春,新冠疫情如寒潮突袭毕节。街头空巷,快递停摆。
2020年2月5日,随着疫情形势的蔓延,一些社会快递公司停运歇业,沿街商户关门停业,但邮政寄递业务依然照常运转,揽投邮件急剧爆增。紧急关头,七星关区分公司党支部组建疫情防控突击队,董晓霖第一个报名参与。
当战疫的集结号吹响,平时是信使,“战时”是战士的邮递员成为防疫物资和百姓生活用品运递保障的“主力军”。
“关键时刻听指挥、拉得出,危急关头冲得上、打得赢。”董晓霖说,“单位的号召,让我觉得又回到在部队时每次队长、指导员的动员,瞬间满血复活,干劲又回来了。”
特殊时期,一些特殊的药品、奶粉等急需物资弥足珍贵。董晓霖和队友们组成了一条流动的“绿色供给线”,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医疗物资及时妥投率达100%,兑现了“运得进、出得去、投得快”的庄重承诺。
2020年10月,董晓霖被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授予“抗击新冠肺炎先进个”,2021获贵州省“最美劳动者”荣誉称号。
三
7月3日起,2025年高考录取通知书EMS邮件查询通道正式开通。
“随着录取通知书陆续发出,诈骗分子也开始动歪脑筋,各类陷阱层出不穷,甚至伪造假的录取通知书,以骗取学费、报名费等钱财。正式录取结果可通过本省教育考试院(招生办)官网等渠道查询,合规的录取通知书上的信息(包括录取学校名称、专业等)应与官网一致……”在做好投递的同时,董晓霖还不忘给群众宣传防诈知识。
“符合招生要求的学校名单可在教育部网站、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本省教育考试院官网等查到。另外,考生填报的志愿是高考录取的依据,未报考的学校发来的通知书,肯定是假的!”
7月15日上午,毕节市第一封高考录取通知书,由七星关区邮政分公司送达。
“虽然不是自己考上大学,当清华、北大等这些名校录取通知书从自己的手中送到高考学子手上,心里也是莫名高兴,这段时间整个人都在亢奋当中。”
从这一天起董晓霖和团队就一直在路上传递喜讯,分享收获。
最美劳动者奖章
“在邮政工作13年来,我一直没有忘记自己是一名退伍军人,更是一名邮政人。橄榄绿和邮政绿只是‘战位’不一样,使命都是殊途同归。从穿上这身‘邮政绿’的第一天起我就告诉自己,每一封书信都承载着期盼,每一次投递都肩负着责任。无论是风雨无阻的日常邮路,还是抗疫期间的紧急物资运输,我都深深体会到,我们的工作不仅仅是传递邮件,更是传递温暖与希望。”董晓霖说。
作者:文海 杨念 刘婧
一审:韩春华
二审:张扬
三审:马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