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上的就业思考,今年暑假临沂这群大学生当起了外卖员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李其峰

8月6日晌午,临沂市气温来到37℃。

洗砚池街两侧树上,聒噪的蝉鸣断断续续,树荫下小何和同事们目不转睛盯着外卖派单大厅。开学将读大三的小何,今年暑假选择加入外卖骑手行列。

这个夏天的临沂市,有这样一批还未走出校园的年轻人,他们用电动车丈量着城市的距离,用每单两三块钱的收入感受每一份收入的温度。

大二学生试水外卖员

却发现已是“大龄骑手”

“接单成功,请尽快前往商家处。”手里已握有5个派送订单的小何,看到顺路的订单,经过简单的路线盘算,决定再接一个。跑外卖第三周的他说,目前已经能熟练处理1个小时内派送7个左右订单。

8月6日,小何将第一笔订单送至客户指定处并拍照

还没成为骑手前,小何说有些顾虑大学生送外卖会不会引起议论。可跑外卖的第一天起他便发现,自己已经算是“大龄骑手”,有些大学生已经兼职跑了两三个寒暑假期,甚至还有不少准大一新生在做兼职。

像小何这样的学生无法申请全职的外卖员身份,只能送“众包”这类的兼职外卖订单。“这类订单往往集中在老旧小区等地形复杂区域,所以派送过程中经常遇到兼职的大学生们。”小何说,像在派送过程中一直看手机地图的,基本都是刚来兼职的学生,这时候他都会上前聊两句,交个朋友。

几块钱的收入到账后

他开始不舍得喝奶茶

聊起送外卖给自己带来的改变,小何说他对金钱的认知被重塑。

“以前十几元的奶茶喝起来从来不心疼。”回想起送外卖的第一天,因为经验不足,小何从早上出发跑到晚上10点,才赚了约40元钱。第二天平台将钱打入小何账户,看着每笔两块三块的进账,他心里一阵心酸:“真不易啊,跑两个小时,才勉强买得起两杯奶茶。”

半个月下来,小何赚了月1200元

第一次切实感受到赚钱的辛苦,小何开始有意识地规划工作方法。“路线熟悉后,每笔订单我可以省出15分钟,利用这个时间差,我可以再接一笔顺路的订单。”就这样,从半个小时送1单,再到没压力的一个小时送7单,小何说他对热门商圈路线越来越熟悉,收入也提高到每天两百元。

原本希望借暑假工赚钱外出旅游,但小何最终决定取消计划。“这笔钱我打算到开学前最后一天再取出来,当作下个学期的生活费,给父母减轻些压力。”小何说,在他的眼里,如今商品上的标价不再是简单的数字,而是被他替换成了需要付出多少劳动力才能赚到的额度。“数字有了温度,我觉得我的这份暑假工,很值!”

把送外卖当打游戏

她们对就业有新思考

和小何一样,即将踏入大学校园的李璐也选择在暑期穿上了骑手装。因为是女生担心夜间送外卖不安全,她决定和好朋友王媛媛一起“搭伙”送外卖,一个骑车取货,一个爬楼送单。

“我俩一个是土木专业,一个是护理专业,属于网上说的‘天崩开局’。”李璐自嘲地说道。

李璐展示了她同时派送7单外卖的路程

暑期送外卖的想法提出后,姐妹俩一拍即合。与大众理解的辛苦不同,工作中,她们把送外卖当作打游戏完成任务。将订单当作派发的游戏任务,把订单送到顾客手中就当做向NPC交差;老小区无电梯的5楼订单是“深渊级副本”,收到顾客打赏则是“随机掉落惊喜礼包”;而系统给的订单奖励,则理解为游戏角色升级的奖励。

用方法解构困境,用智慧重构劳动意义,两位小姑娘自学了剪辑,把外卖员的“欢乐日常”记录下来,做成短视频发布到网上,收到了不收网友点赞:“看两位小姑娘送外卖欢乐真多”“有这种心态,以后学业和就业一定没问题。”

转眼间一个月过去,李璐和王媛媛说,她们对未来的就业有了新思考。“行业的前景是随着发展变动的,当今社会没有哪个专业是‘铁饭碗’,只有学好本领、丰富技能,才能吃得开。”一个暑假的经历,让李璐打算在大学报班学习剪辑,王媛媛则想多加入几个社团锻炼社交能力。“不管未来就业如何,我想我们现在已经有了面对未来挑战的勇气!”

临沂大学讲师邢斌:

热爱劳动,不畏生活

支持年轻人用实践验证声音

本职工作是临沂大学文学院讲师的邢斌,2022年冬季为积累文学创作素材,他自费购置摩托车并全职体验外卖骑手工作一个月,通过详实记录劳动过程与社会观察撰文引发关注。

两年多来,如今的邢斌依旧利用假期多次穿上骑手服,骑在摩托上往返楼宇之间。对于今年暑假,多位从事送外卖行业的大学生们,邢斌说这群年轻人也用实际行动给社会带来了一份暑期实践报告。

这个暑假的临沂各大商圈,多了不少“学生模样”的外卖员

邢斌说,当大学生是否该“脱下长衫”去送外卖的话题被激烈讨论时,这些年轻人却用实践去验证着每一方的说法。他们有的体会到了劳动的快乐、生存的不易、未来的迷茫,相对于听取周围人的声音,这种实践得来的感受更准确更珍贵。

结合自己的教育经历,邢斌认为有半数以上的学生走出校园后将不再从事与自身专业相关的工作。“高等教育阶段对人的一生都有塑造。从专业上讲,这群年轻人的暑假变现出的勇于承担、不畏生活的面貌,是积极的表现,相信他们未来对社会变化的适应性和应对能力也会更突出。”

就像采访结束前,小何说的那句话:“青春从不怕沾上尘土,怕的是从未真正触摸过大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