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阿姨每日清晨都有用煤气灶煮水沏茶的习惯。这段时间以来,她偶尔会遗忘关闭煤气灶。直到有一天,她在烧水时接听了一通电话,思绪被打乱,使她全然忘记沸腾许久的水,最终酿成火灾。所幸李阿姨及时逃离,但房子里的财物都化为乌有。
“倘若我们早些重视她记忆衰退的问题,或许就能避免这样的后果。”李阿姨的家人懊悔不已。
早在1931年,美国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希便通过对5000余起工业事故的统计分析,得出结论:每一起严重事故背后,往往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次未遂事故。这一理论被誉为“海因里希法则”。该法则最初应用于工业安全管理领域,随后发展成为安全心理学的核心理论之一。
“海因里希法则揭示了一个深刻事实:严重事故往往是无数‘小状况’累积的结果。”杭州市富阳区第三人民医院老年精神科主任医师华浩水指出,这些“小状况”却常被有意无意地忽视或轻视。
那么,人们为何总会忽视甚至纵容“小状况”的发生呢?华浩水解释道,这主要缘于侥幸心理,人们往往倾向于低估负面事件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可能性。此外,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当注意力被其他事物占据时,认知负荷会随之增加,从而容易忽略潜在的危险。
尤其对于老年人而言,随着年龄增长,他们的判断力和反应能力都会逐渐衰退,容易出现“认知负荷过载”的情况。再者,人们容易受固有认知误导,当一些“小状况”多次发生却未引发意外时,便容易在潜意识中产生安全感,从而对“小状况”视而不见。
如何防止“小事故”演变成“大灾难”?华浩水给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增强安全意识。对许多老年人,单纯的说教往往难改固有认知。可利用真实案例,摆事实、讲故事引起对潜在危险的重视。其次,善用工具辅助。在具备安全意识基础上,借助提醒、记录等手段,及时发现并纠正“小疏忽”。老年人也可以定期寻求社工、护理员等专业人员的提醒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