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舟山8月7日电 (记者 来逸晨) 7日,随“活力中国调研行”主题采访团踏上舟山秀山岛时,记者被眼前的一幕震撼——碧海蓝天间,一把巨大的银灰色“小提琴”横卧于海崖边。它就是LHD电站,目前世界唯一获国际能源署认可的海洋潮流能发电站。
“造琴者”是瑞安人林东,杭州林东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工程师。他带领记者站上了“琴身”——总长近200米、宽35米,集成各代潮流能发电机组、总重达2500吨的LHD电站总成平台。脚下,湍急的海流是“演奏家”,正拨动水下22米深处的“琴弦”——直径15米、长7米的巨型涡轮叶片。它们随涨落的潮水自动掉转方向,将澎湃海流转化为稳定电流。
“过去,风电、光伏、水电、核电、火电,世界五大常规发电类型的原始研发均来自西方,再引进国内;而今,潮流能这种全新的可再生清洁能源,它的发电核心技术将会从中国走向世界。”站在公司自主研发的第四代1.6兆瓦潮流能发电机组“奋进号”旁,这位科技型浙商踌躇满志地向采访团表示。
代表中国潮流能技术的电站,究竟有多硬核?采访团现场“识琴鉴音”——从“琴头”开始,依次是于2016年7月下海运行的第一代机组,于2018年11月底和12月底相继下海的第二、第三代机组,以及于2022年2月24日下海的第四代机组“奋进号”——我国首台兆瓦级潮流能发电机组。
经过16年的自主创新,由林东团队陆续研发的潮流能发电机,已在秀山岛南部海域连续运行了97个月,累计发电783万千瓦时,等效减少使用3132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7811吨。此项记录,全球独一。“事实上,英、美、法等国家的科技巨头也在这个赛道上积极投入和探索,但目前他们的最长连续并网运行时间均未超过4个月。”林东透露。
“为什么我们能?”“潮流能发电,究竟有什么难点?”记者追问。“各国团队实现路径不同,我们的技术自立自研。”林东回忆,2009年以来,他组建科研团队,一头扎进了海洋潮流能的研发深海。他们在千岛湖建实验室,模拟实验积累数据,设计兆瓦级机组;又在舟山秀山岛实战演练,接连攻克模块化发电、高效涡轮设计、防腐防撞防缠绕等15大技术难题。
令采访团格外惊讶的是,交流中,林东分享了自己的另一重身份——杭州绿盛集团创始人及董事长。“牛肉干大王”潜入大海“折腾”潮流能,有人惊叹,他是“crazy man”,敢想且实干。
“你是科技创业的新一代浙商代表,如今已然站在引领全球海洋潮流能产业化的关键节点。”采访团随行专家向林东竖起大拇指。
的确,产业化曙光已至。记者了解到,通过技术迭代升级,目前,LHD电站的潮流能度电成本已从最初的106元/千瓦时降至1.1元/千瓦时,规模化应用的关键障碍已被扫清。接下来,以第四代机组为“弦”,新一座百兆瓦级LHD潮流能电站即将在岱山海域启动建设。
“东海小提琴”的“琴声”,正越来越清晰嘹亮传向全球。这几年,它接待了多拨国际交流团队。很快,日本静冈县环境资源协会的代表将到访,第四代LHD潮流能发电机组有望出口日本。
“再经一到两代的机组升级,我们有信心将潮流能度电成本控制在0.3元/千瓦时以内,届时将低于火电,为人类清洁能源发展作出更大贡献。”林东说。
亘古存在的潮汐,因科技创新而激活,化为绿色电能。这曲东海“小调”,正努力成为世界“交响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