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金沙村卫生室:“健康小窝”暖心头

多彩贵州网讯 竹都赤水,阳光热烈照在赤水市葫市镇金沙村,那栋曾经崭新的白墙卫生室,如今已悄然融入村庄的日常,一个由东西部协作倾力筑就的健康港湾,正持续散发着温暖的守护。

步入室内,一切都井然有序。空调送来凉爽,治疗室、观察室安静敞亮,中西药房的柜架整洁充实,脚下硬化的地面依旧平整……当年珠海市金湾区注入协作资金,稳稳地承载着村民日常的健康托付。

村医杨安秀一如往常地为64岁的陈老辈测量血压。33年扎根乡村,从尖山村到葫市村再到金沙村,杨安秀所在金沙村“阵地”因协作项目而升级,但她守护乡邻的心从未改变。

“陈老辈,您这血压现在稳当多了,好现象!药要坚持,油盐还得再管住嘴哟。”杨安秀耐心叮嘱。“放心嘞,杨医生!”陈老辈笑得舒展,“这卫生室就在屋对面,国家好,党的政策好啊,方便得很。”顶着一头花白银丝的陈洪珍,谈及卫生室,竖起大拇指。这份满意,历经时光,愈发深厚。

卫生室早已超越单纯的诊疗功能,成为村民,尤其是老人们获取健康、交流心得的温馨驿站。没有刻意的排场,几张板凳一坐,关于慢性病调理、季节保健的龙门阵便能自然开场。“村里老人多,我自己也快成‘老资格’了,”杨安秀感慨,“像陈老辈这样的高血压老病号,档案记得清清楚楚。多和他们摆谈几句,提醒按时吃药、注意饮食,就是最有效的‘有限治疗’。守好这道健康防线,看着他们健健康康的,比啥都强。”健康的知识,就在这日复一日地家常“摆谈”中,无声地滋养着村民的生活。

杨安秀在药房清点着药品,那些曾经崭新的设备,如今带着使用的痕迹,却依然可靠地静候着村民的需要。回望这个由东西部协作精心构筑的港湾,它已深深扎根于金沙村的土壤。它不仅是远方援手的象征,更是基层治理网络中一个坚实温暖的节点——让每一位村民,特别是步履渐缓的长者,在家门口就能触手可及那份便捷、尊严与关怀,稳稳地守护着他们最平凡也最珍贵的愿望:健康相伴,岁月安然。(张浪)

一审:余从源

二审:王 信 姚 腾

三审:唐全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