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的戈壁滩上风沙大,可徐女士膝盖里的“沙子”更磨人。自五年前起,徐女士右膝半月板撕裂的疼像块顽固的戈壁石,贴膏药、扎针灸、打封闭……能试的方法都试了,徐女士膝盖还是肿得像个发面馒头,走几步就需要休息。
近日,徐女士在网上看到北大医疗鲁中医院骨外科的成功案例,感到心动的同时也有犹豫:从乌鲁木齐到淄博,三千多公里,坐火车得三十多个小时,值得吗?
膝盖日复一日的疼痛始终折磨着徐女士,最终,徐女士决定跨越三千公里去到北大医疗鲁中医院就医。
7月23日,淄博的热风裹着烤串香扑进站台时,徐女士攥着病历本的手全是汗。骨外科一病区的走廊里,主任李青中伸手接过她的片子,掌心的温度让她愣了愣,这双手不像想象中“名医”的手,没有距离感,反而带着些许的温暖和安全感。
“女士,您这膝盖里的‘零件’磨得厉害,但还能修。”李青中指着片子上的亮斑,“就像老自行车的轴承卡了沙子,用关节镜进去清清灰,把歪了的半月板掰正就行。”
一旁的郎新新主任掏出个模型,转着圈给徐女士演示:“您看,这镜子比筷子还细,打两个小孔就能操作,术后第二天就能下地。”
正说着,护士长朱海莹端着杯温水走进来,身后跟着的护士怀里抱着一叠簇新的被褥:“您放宽心,靠窗那张陪护床,我们这就给您铺好,家属夜里就能踏踏实实歇着了。”
徐女士突然红了眼眶。在老家看病时,她总怕问多了遭嫌,没想到这儿的大夫护士像街坊邻居一样。
手术当天,徐女士被推进手术室时,麻醉师笑着说:“咱这是‘无痛手术’,睡醒了就好。”她果然在轻柔的监护仪滴答声里睡着了。
等徐女士醒来时,郎新新举着显示屏给她看:“您瞧,这是清理出来的碎骨头渣,以后就不卡壳了。”屏幕里的关节镜画面清晰显示,手术精准剔除了病变组织。
术后第一天,康复师小李推着训练仪器进来:“女士,咱先练‘踩刹车’。” 她教徐女士慢慢勾脚、伸腿,细致且耐心:“对喽,就像给膝盖上润滑油,每天擦一点,就灵活啦。”
7月27日清晨,徐女士尝试自己起身,在走廊里走了个来回。“不疼了,真的不疼了!”她激动得给远在乌鲁木齐的老伴发视频,镜头围着膝盖转了个圈,手机那头的老爷子抹着眼泪笑:“你这哪像刚做完手术的,比去时还精神!”
出院时,护士长朱海莹塞给徐女士一沓康复计划表,每一页都用彩笔标了重点。李青中特意给她写了张便签:“三个月后能跳广场舞,但别学新疆舞的高抬腿,悠着点!”
火车启动时,徐女士望着窗外,突然想起刚入院那晚李青中说的话:“治病就像走亲戚,不管多远,心到了就成。”
现在徐女士的微信里,多了个“鲁中骨科亲友群”。护士还发来视频,教她新的康复动作;李青中在群里晒了张照片——办公室墙上多了面锦旗,上面是徐女士托人送来的八个字:“跨越千里,医者仁心”。(李雪妍 勾翠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