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爱心耀星河 志愿启新章

大众网记者 王奉国 菏泽报道

在菏泽,这片充满温情的土地上,总有一些人默默践行着善良与奉献,用点滴行动汇聚成温暖的力量,改变着他人的生活,也影响着身边的人。李宇欣便是其中一位,她以朴实的善举,在志愿之路上稳步前行,书写着属于自己的温暖篇章,其善举如涓涓细流,润泽着无数人的心田,带来希望与改变。

爱心萌芽:公益种子生根,播撒希望曙光

李宇欣与助学志愿者的缘分,始于儿时第一眼看到“希望工程”里那双充满渴望的大眼睛。那一刻,公益的种子在她幼小的心灵悄然种下,那是对他人苦难的感同身受,是对帮助他人的本能向往。“父亲常说,‘送人玫瑰,手有余香’,这句话成为我人生的座右铭。”李宇欣说,从那时起,她立志要成为那束照亮他人前路的微光。

此后,她跟随父亲参与“希望工程”活动,虽只是捐出为数不多的压岁钱,但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举动,却如春雨般,悄然滋养着心中的公益种子,让关爱他人、奉献社会的理念在心底扎根生长。

读高一的李宇欣看到报纸上特殊人群和亟待救助的学生名单,心情沉重不已。那一刻,她内心深处的善良与责任感被彻底点燃,主动提出结对帮扶。每月从自己200元生活费中拿出50元寄给对方。在同龄人还在父母面前撒娇、享受无忧无虑生活时,她已懂得给予的快乐,品尝到帮助他人的快慰。这一小小的善举,不仅是物质上的援助,更是精神上的鼓舞,让受助者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与关爱,也为自己的志愿助学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此志愿服务的举动愈发频繁,如同星星之火,逐渐有了燎原之势。

持续奉献:帮扶行动温暖重塑人生轨迹

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李宇欣积极投身帮扶行动,将爱心传递到每一个需要的角落。她主动参与父亲帮扶的牡丹区都司镇多个特殊家庭,经常送去棉被、药品、衣服和学习用具。这些普通的物品,对于那些生活在困境中的家庭来说,却是雪中送炭,让他们在寒冷的冬日感受到温暖,为孩子们的学习提供保障。

牡丹区的董女士是她的重点帮扶对象。董女士家庭遭遇变故,母亲离世,父亲患病失去劳动能力,整个家庭陷入困境,但她求学欲望强烈,从未放弃对知识的渴望。李宇欣主动上门沟通,她的话语如同一束光,照亮了董女士黑暗的世界,鼓励她用知识改变家庭命运。

“高中期间,我在生活上最苦恼的事情,就是放假时被褥的搬运,每次看到其他同学有父母的帮助,我都暗自流泪,直到遇到(李)宇欣姑姑,解决我这个生活上最大的‘难题’。”董女士说。一句话、一件事,李宇欣用生活中一件件“小事”汇聚了志愿服务事业的浩瀚海洋。

不仅如此,她还帮董女士联系复读学校,为她打开了一扇通往“未来”的大门。2017年,董女士考入新疆伊犁师范学院,李宇欣和家人第一时间送去入学物品,并承诺承担其大学期间全部学费和生活费。这一承诺,对于董女士来说,是改变命运的契机,让她能够安心追求知识,实现人生价值。

在李宇欣的帮助下,董女士顺利完成学业并参加工作,从一个几乎失去“希望”的女孩,成长为能够自立自强、为社会贡献力量的青年。她的故事,是李宇欣志愿助学的生动见证,也让我们看到,一份爱心可以重塑一个人的人生轨迹,让一个濒临破碎的家庭重新焕发生机。

李宇欣的善举不仅改变了董女士的命运,更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她的行为如同一面旗帜,激励了众多爱心人士加入志愿服务事业。越来越多的人受到她的感染,纷纷伸出援手,关注和帮助特殊群体。爱心的传递,形成了一种良好的社会风尚,让整个社会充满了温暖与关爱。每个人的力量虽然渺小,但当无数个渺小的力量汇聚在一起,就能形成一股强大的洪流,改变社会的面貌,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倾心助力:关注儿童全面发展点亮艺术梦想

2017年,李宇欣得知菏泽市儿童福利院缺少美术用具后,立刻行动起来。为孩子们置办了一间宽敞的美术教室,添置了美术桌、画笔、画纸、太空泥等各种美术工具。美术教室对于福利院的孩子们,不仅仅是一个学习绘画的场所,更是一个梦想起航的地方。

在美术教室,孩子们可以自由地挥洒画笔,用色彩表达内心的情感,画出对未来生活的向往。李宇欣看着孩子们在教室里专注创作的模样,脸上洋溢着欣慰的笑容。

“第一次走进美术教室时,一个双腿残疾的小男孩怯生生地递给我一幅画,画上是他心中的家,有阳光、有鲜花,还有牵着手的我们。”李宇欣说,在那一刻,她再一次领悟志愿服务的真谛——不仅是物质帮助,更是给予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艺术可以启迪孩子们的心灵,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开一扇新的窗户,为孩子们的童年增添了一抹绚丽的色彩,让他们在艺术的熏陶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

积极响应:助力“希望工程”汇聚爱心力量

从2016年起,李宇欣积极参加“希望工程”认亲会和大学生“圆梦活动”,并鼓励家人一同参与。“教育是改变命运的钥匙,对于贫困家庭的孩子更是如此。”李宇欣说。除了固定捐助学习费用,她还为每个孩子准备优质棉衣,让孩子们感受到社会的关爱与温暖。

自2020年起,她投身“希望小屋”建设,积极为“希望小屋”建设添砖加瓦。2020年12月31日,她和家人设立家庭扶持基金,帮助小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基金的设立,为孩子们提供了更多接触社会、增长见识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锻炼自己,提升综合素质。李宇欣的“行动”,如同一条爱的纽带,将社会各界的爱心汇聚在一起,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力量,为特殊群体(孩子们)的成长保驾护航。

李宇欣的爱心行动,不仅帮助了众多特殊群体的孩子和家庭,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身边的人。她的女儿在家庭熏陶下,也积极投身公益活动。每次“希望工程”认亲会现场,她们都会为特殊儿童准备助学金和文具衣物等慰问品。言传身教的教育方式,让爱心在家庭中传承,在社会上延续。公益不仅仅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价值观的传递,一种社会责任的担当。

李宇欣的志愿助学之路,是一条充满爱与希望的道路。她的事迹激励着更多人加入志愿服务与公益事业,让爱心在社会中不断传递,让希望在更多人心中绽放。李宇欣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善良与奉献的力量,一个更加温暖、更加美好的社会正在逐步形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