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为抵账房能便宜签委托合同支付49.9万 结果楼盘烂尾了

本想着买抵账房能便宜一点儿,不料收房时才知道房子没盖起来,钱也没进开发商的账户。如今,官司打赢了,可要想再拿回40多万元购房钱就难了——说起两年前在三桥买房的遭遇,陈师傅后悔不迭。

心动——

一家三口租住三桥附近30年

看到一家在售楼盘心动了

陈师傅今年50多岁,陕西商洛人。1998年来西安打工后,一家三口租住在三桥附近已近30年。由于没有技术,他只能在建筑工地做小工,干一些打扫之类的活儿;妻子则从事家政,做饭当保姆,唯一的儿子眼下做装修学徒,每日靠刷墙挣钱。

2023年10月的一天,陈师傅和妻子无意间发现在三桥街道武警路与阿房四路丁字路口,有家尚未完工的楼盘在售房,于是上前询问,得知该楼盘次年就能收房,两人便有些心动。

买房——

以为抵账房能便宜

签委托合同支付了49.9万元

“当时销售人员带我俩去小区1号楼2单元704房子看了看,92平方米,感觉还可以,一问房价,要12500元一平方米,就觉得有点高。”陈师傅说,也许看他有些心动,当时售楼的业务员告诉他们,楼是公司盖的,有工程抵账房,可以给他算便宜,后经过协商,最终说好按每平方米11500元卖给他们,“尽管是这个价,也觉得高,回家后业务员天天打电话,说错过了今年,明年房子就不是这个价格了,我想儿子也二十多岁了,该给他买套房以后娶媳妇用了,但又担心随后的房贷压力太大……”陈师傅说。

最后,他听从公司业务员的建议,采取分期付款的方式,即第一次给百分之四十;等房子建好了、门窗装好了,交第二次百分之四十;等室内外全部完工了,再交房付尾款。想着这样可以有时间凑钱了,他便与其签了委托合同——而直到此时,他才知道该楼盘是陕西霸波奔奔波霸房地产营销策划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霸波公司)代销的。

在合同签订后的第5天,也就是2023年10月12日,陈师傅拿着凑来的钱,交给霸波公司第一次购房款46.9万元,但霸波公司仅给了他一张收款收据。同年12月,该公司负责人刘某又给他打电话催要房钱,称过年后房子马上就要交了。可此时他已没有多少积蓄,在对方紧催之下,才在腊月底凑了3万元交给公司,“买这个房子,我问大哥借了10万元,又向外甥借了10万元,剩下的,都是一家人辛辛苦苦这么多年攒下的,全都交了。”

绝望——

楼盘烂尾

代销公司也搬走了

然而,2024年正月过后,陈师傅跑去工地,发现楼盘的1号楼外墙虽已好,可里面还是毛坯;2号楼内外还是毛坯,感觉跟之前买房时变化不大。找霸波公司询问,对方只是称很快会建好交房。可等到3月份,再去找霸波公司,居然已经搬走了。

按照委托合同,陈师傅在2024年6月30日前就可以收房,因联系不上霸波公司及几个业务员,他和家人几乎天天要去楼盘跑一趟,可随后他绝望地得知,该楼盘烂尾了。

维权——

一纸诉状告上法庭

法院判决返还房款及违约金

面对要房没有、要钱又要不到的困境,急得团团转的陈师傅只得选择报警。当地派出所认为此事属于经济纠纷,最终求告无果。

无奈之下,他一纸诉状将霸波公司告上法庭,要求法院判令霸波公司及公司工作人员刘某、赵某、薛某某四被告返还房款499000元,同时以此为基数,按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的4倍支付违约金。

开庭后,涉事楼盘的开发商出具证明,载明从未委托过霸波公司及其法定代表人销售案涉商品房,也从未收到过原告所交的购房款,且案涉商品房也并未登记在原告及家庭成员名下。而相关被告赵某、刘某,要么未作答辩,要么辩称自己没有获得利益,不应承担民事责任。此外,被告薛某某表示2024年6月15日其已从霸波公司离职。被告霸波公司虽同意退还原告所交的499000元,但认为违约金过高,非双方协商结果,不同意承担。

最终,西安市长安区人民法院经审理后于今年年初作出判决,要求被告霸波公司、被告赵某在判决生效十五日内,向原告返还房款499000元并支付违约金。同时,判决称,如未在判决指定的期间履行给付金钱义务,则加倍支付延迟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

煎熬——

公司找不到

房款返还遥遥无期

拿到判决书,陈师傅悬着的一颗心暂时放下了。但是,此后却迟迟未能收到霸波公司和赵某返还的房款与支付的违约金。煎熬之下,他只得于今年4月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可截至目前,也仅从赵某账户里执行回了5万多元。

由于按工商注册地址未能找到霸波公司,7月31日,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多次拨打霸波公司法定代表人赵某的电话,但一直关机;刘某虽接通电话,但称此事已判决,并不愿告知陈师傅所交购房款的去向及眼下霸波公司的办公地。从该企业的工商信息可见,其自身及关联风险为5条,并被标注为“被执行人”。

陈师傅说,为了找到霸波公司,找到可向法院提供的该公司财产,他曾多方打听,并闻讯赶往临潼,在那里找到过霸波公司。然而,等他再去,该公司就又不见了,“经历了这件事,已经让我失去了生活的希望,感觉已经寸步难行……”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潘津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编辑:曹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