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漏尿的感觉太好了!这么多年,我出门终于不用带尿垫,不用害怕裤子会尿湿,可以像普通人一样自由生活了!”60岁的王阿姨(化名)在术后一个月的复查中激动地说。
打个喷嚏,她漏尿了
来自绍兴的王阿姨曾是邻里间公认的“勤快人”。年轻时务农、操持家务、照顾儿孙,她总把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条。然而,15年前一次普通的咳嗽,她的人生轨迹悄然改变——几滴不受控制的尿液,成为她长达十余年羞于启齿的秘密。起初只是偶尔在打喷嚏、大笑时出现轻微漏尿,王阿姨选择忍受。
像许多传统女性一样,她将这种尴尬归咎于“年纪大了的正常现象”,甚至自责“是不是年轻时生孩子没养好”。为了不麻烦家人,她偷偷用上尿垫,反复清洗衣物,在亲友聚会时刻意回避大笑或剧烈动作。
然而,命运的考验并未停止,两年前,症状突然加重。原本能轻松完成的买菜、散步,如今每走几步就需寻找厕所。
“那段时间,我觉得自己像个废人。”王阿姨回忆道。尿频尿急让她整夜辗转难眠,身上的异味更让她陷入深深的自卑,尽管尝试了凯格尔运动(盆底肌锻炼的一种运动)、中药调理,但收效甚微。
25分钟,她的自信重塑
转机出现在2025年的5月。王阿姨的家属偶然在网上读到浙江省人民医院妇科越城院区病区主任刘金炜副主任医师的报道,文中所描述的“压力性尿失禁”症状与王阿姨如出一辙。得知“这不是衰老的必然,而是可治愈的疾病”,瞬间点燃了全家人的希望。
次日清晨,王阿姨在家人陪同下前往浙江省人民医院越城院区。通过问诊以及系统的妇科查体,结合患者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的生活史,刘金炜确诊其为“中重度压力性尿失禁合并尿道脱垂”。
“很多女性认为漏尿是自然衰老,其实这是盆底支持结构受损导致的疾病。”刘金炜解释,“就像松紧带失去弹性,我们需要用特殊材料给尿道一个支撑。”经过充分沟通,刘金炜为王阿姨制定了“经阴道无张力尿道悬吊术(TVT-O)”方案。这种微创手术无须开腹,仅通过1厘米的阴道切口植入生物相容性吊带,即可重建尿道支撑。
之后,王阿姨接受了手术,耗时仅半小时。令王阿姨惊喜的是,术后即刻感受到漏尿症状的显著改善。“就像卸下了背了15年的包袱!”术后第一天,王阿姨下床活动;术后两天拔除导尿管,排尿顺畅,久违的笑容重新绽放在她的脸上。
医生:别因羞耻感延误治疗
为何会“漏尿”呢?刘金炜解释,漏尿的核心原因是支撑尿道的盆底肌肉和韧带变弱或损伤了,导致控尿“阀门”关不紧。主要诱因包括怀孕分娩(尤其阴道分娩)、年龄增长和绝经(雌激素下降)、肥胖、慢性咳嗽、长期便秘用力、重体力劳动等。
医生表示,预防漏尿,要做好几件事情:产后做盆底肌锻炼,也就是凯格尔运动,像憋尿一样收缩盆底肌,坚持每天练习;控制体重,减轻盆底负担;治疗咳嗽和便秘,减少长期腹压增高对盆底的冲击;避免长期搬抬重物,注意姿势,量力而行;围绝经期管理,咨询医生是否需要雌激素治疗(遵医嘱)并持续锻炼盆底肌;定期妇科检查,早发现,早干预。
刘金炜表示,随着年龄增长,女性尿失禁患病率会逐渐增高。据统计,我国45岁以上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病率高达18.9%,但就诊率不足15%。很多患者像王阿姨一样,因羞耻感延误治疗,导致社交退缩、焦虑抑郁等次生伤害。对此,刘金炜呼吁,“尿失禁不是女性的宿命,现代医学完全可以帮助大家重拾尊严。”他表示,我们不仅要解决漏尿问题,更要修复疾病带来的心理创伤,女性遇到尿失禁,一定要积极寻求正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