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营“红人”呷呷拉布

呷呷拉布,武警部队贵州省总队遵义支队某中队战士。2022年被武警部队表彰为优秀执勤哨兵,2023年被选举为武警部队第四次党代表大会代表,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2次,被评为“四有”优秀个人8次,获嘉奖7次,2024年被武警部队表彰为“四有”优秀个人。

“呷呷拉布班长是我们总队的‘大红人’!”在武警贵州总队遵义支队某中队,呷呷拉布是战士们身边的榜样。

“被武警部队表彰为优秀执勤哨兵、‘四有’优秀个人,被选举为武警部队第四次党代表大会代表……”有着12年军龄的呷呷拉布,履历亮眼。

在武警贵州总队遵义支队某中队,呷呷拉布(右二)是战士们身边的榜样。

“‘红’可不仅仅是名气大!”该中队政治指导员李晨晨对呷呷拉布的“红”自有注解——“他的‘红’,闪耀在抢险一线,在急难险重之处!”

有一次,中队接到灭火抢险救援任务,呷呷拉布知道后第一时间主动请缨,加入救援队伍。“山火卷着热浪扑来,让人喘不过气……”作为班长,呷呷拉布总在冲在最前面,往火势最大的地方逆行,奋战在与山火的战斗中。

“如果有逆风,情况非常危险……”回忆起当时的情形,呷呷拉布只说:“当时根本顾不上想那么多,只有一个念头,要全力扑灭山火。”

“不怕吃苦,遇难遇险冲锋在前,想尽办法完成任务”——在呷呷拉布身上,这股执着劲儿从新兵时便显露。

刚进新兵连的时候,由于文化水平不高,呷呷拉布填写个人信息时出现了好几个错别字。“表格不能涂涂画画,写错了一个字就得重新填,那天一直写了很多张……”他拿着废掉的表格,羞红了脸。

训练场上的呷呷拉布(右一)

受挫的不只这些,这个四川大凉山走出来的彝族小伙子在家里都是说彝语或简单的汉语,来到部队后,听到大家用普通话交流,他愣在一边听得一知半解,轮到自己发言有些磕磕巴巴。

“没有关系,不懂就学,谁也不是天生就会嘛!”班长杨天福给呷呷拉布鼓劲打气,还专门给他买了一本新华字典,从最基础的拼音开始教呷呷拉布认字说普通话。

回忆起灯下班长耐心教认字的时光,呷呷拉布眼睛湿润。“每天晚上学习认字,早起一个小时读报练习普通话。”他给自己定下学习计划,每天坚持不懈。

那段时期,呷呷拉布还经受着来自训练场的第三重“暴击”:体能拖后退,队列做变形……

“没关系,多练习几遍就好了……”指导员和班长的宽慰和鼓励,让他下定决心要战胜自我。大家6点半起床跑步,他5点半起床多跑5000米;别人跑五公里,他就穿上防弹衣,绑着沙袋负重跑十公里;每天晚上熄灯之前给自己加操,标准就是汗水要打湿地面……

在军营里,他把挫折当做是磨刀石,一次次打磨自己,逆袭之路就在这打磨的电光火石中打开:他走上演讲比赛台,能用普通话流畅地分享自己的故事;通过学习改变初中学历,拿到了网络信息专业的大专学历;连续3次在支队军事比武个人综合课目中取得冠军荣立三等功……

战友们都说他的人生开挂了。

“在我们彝族有一首非常出名的歌曲,叫《阿杰鲁》,意思就是不放弃。”呷呷拉布说每次遇到难关,靠的只有三个字“不放弃”,这三个字陪伴他走过12个春夏秋冬。

呷呷拉布训练军事技能

12年的军旅生涯,日复一日的坚守中更有与时俱进的创新。

“在执勤岗哨上,哨兵一站就是几个小时。如何将执勤效率最大化?”紧贴执勤任务,呷呷拉布总结经验、深钻细研,探索出半小时抽查理论、半小时抽查执勤技能、半小时抽查执勤动作、半小时抽查情况处置的“四个半小时”动态勤务管控方式,这一方法有效提升了中队官兵遂行任务质效,并获得总队推广应用。

“支队对执勤信息系统进行升级改造,面对新设备,如何让大家快速掌握设备操作的方法和技巧?”面对新问题,呷呷拉布发挥勤学善思、勤问肯干的作风,探索总结了一套通俗简明的方法指南。

“坚持执勤技能学在前、军事训练冲在前、脏活累活抢在前、大型任务顶在前。”这是呷呷拉布日记中的一句话。当年那个稚嫩的新兵已经在磨砺中成长为中队的骨干。

呷呷拉布在军营里快速成长,他的家乡也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

昔日通往村里的泥巴路,如今已铺成柏油路。在党的政策支持下,村里开始发展产业。呷呷拉布的父母参加农民夜校,学习养殖技术,家里发展起了养殖业。

回忆往昔,18岁的少年呷呷拉布在党的旗帜下,走出大凉深山,走进红城遵义,在军营改写了人生。看今朝,在党的旗帜下,他的家庭正在发生可喜的变化。

呷呷拉布说:“回报党恩的方式很多,而我选择继续奋斗军营。”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程星

武警遵义支队供图

一审 何永利

二审 田洋

三审 孙晓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