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上半年大模型产业实现业务收入33.7亿元,同比增长216.27%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范佳

8月1日下午,山东省政府政策例行吹风会举行,邀请省政府负责同志、大数据局主要负责同志等解读《关于加快释放数据价值 加力推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发布会上,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一级巡视员安文建就山东在助力人工智能产业链壮大方面的具体支持举措进行了介绍。

他表示,近年来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聚力扬优势、找赛道、扶重点、创特色,初步构建起从智能算力、数据语料、算法模型到智能应用的全链条、全栈式人工智能产业链。

大模型产业“百模共舞”。开展重点领域行业大模型揭榜挂帅,推动浪潮“海若”、自然语义“欧拉”等17个大模型产品通过国家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备案,230个大模型产品通过第三方机构测评。上半年大模型产业实现业务收入33.7亿元,同比增长216.27%。

大算力产业蓬勃发展。获批工信部智算云服务国家试点,培育18个省级智算云服务中心,山东智能算力占比超过50%。上半年智能算力产业规模超过500亿元,较去年同期实现翻番。

大数据产业“量质齐升”。聚焦大数据产品创新、企业壮大、平台服务等实施六大生态工程,推动1859家企业通过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贯标评估,数量连续三年稳居全国第一。上半年山东大数据产业业务收入1561.3亿元,同比增长28.2%。

智能化应用“多点开花”。举办全国首场“生成式人工智能 制造”供需对接活动,召开“人工智能 化工”、“人工智能 高端装备”创新应用对接会,108个场景被认定为全国智能制造优秀场景。累计培育国家级智能工厂35家,数量全国第一,入选全国首批卓越级智能工厂22家,数量全国第二。

安文建表示,下一步具体抓好三项工作。

抓好产业发展。发挥“链长制”工作运行机制作用,加强省、市、县三级联动,协同推动重大规划、重大政策、重大工程落实。建立“初创型育新 成长型升规 领航型培优”的企业分级培育体系,加快培育一批人工智能行业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科学制定人工智能产业运行监测方法和指标体系,绘制山东人工智能产业图谱。

加快场景赋能。全力筹备好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工作会议。针对化工、铝业、钢铁、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智能制造场景,采用人工智能技术“一业一策”优化生产效率和管理效能。面向家居、医疗等智慧生活场景,培育新型消费热点。围绕数字政务、社会治理等智慧政务场景,加快拓展人工智能场景应用的深度与广度。

强化要素保障。支持校企合作共建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基地,重点培养人工智能应用型人才。统筹各类专项资金、专项债券等,综合利用“算力券”“语料券”“模型券”等奖补政策支持产业发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