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日报网讯(记者 罗颖 □ 郭侨 潘建勇)“小火车开动啦!”7月28日一早,在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宝马镇洪水村的村委会空地上,曾云凤和志愿者一起,带着村里的留守儿童们,以趣味游戏的方式,开启了快乐的一天。
曾云凤正在和孩子们一起玩耍
愉快的游戏时间结束后,曾云凤又和志愿者一起,为孩子们辅导暑期作业,窗外蝉鸣阵阵,混着孩子们沙沙的写字声和偶尔的讨论声,奏成了夏日最动人的乐章。
作为一名在基层工作的选调生,曾云凤已经在洪水村开展了一年多的驻村工作了,从手揣笔记本、脚踩小白鞋、张口普通话,到扛锄头、换胶鞋、说土话,她在基层沃野中,用行动书写着青春的奋斗答卷。
“由于没有农村生活经历,刚到村上时,我都不知道和群众说什么话,每次试图和他们聊天,也难以融入。”曾云凤说道,为此,她还经常向洪水村党总支书记廖西阳虚心请教,“为什么这么努力了,却还是和大家‘打不拢堆’?”
曾云凤正在辅导孩子们学习
廖西阳笑答:“小曾呀,你先低头看看你穿的鞋。上回有个‘老辈子’跟我说,喊你走田坎,都怕把你的白鞋子搞脏了,还有啊,这A4纸上的话,要翻译成‘土话’才得行。”
廖西阳的一番话让曾云凤恍然大悟,她也意识到,身入更要心入,才能和群众打成一片,听到最真实的声音。碰到李大娘为儿子置办婚宴,曾云凤主动去帮忙洗菜,顺带着介绍红事操办注意事项,“大喜事哦!到时候我送您两串不冒烟的电子鞭炮,热闹还没烟味,现在可流行了。”
变“坐等上门”为“主动下沉”,曾云凤学会了“地里办公”。渐渐地,村民不再把她当“外人”,而是说她像“爱操心”的亲戚,开始拉着她“摆龙门阵”,问今年有啥好政策、贷款有啥新优惠……
曾云凤也明白了,落实惠民政策的“最后一公里”,不在文件和会议里,而在田间地头、在街头巷尾,500多个日夜,她的电瓶车里程数接近20000公里,她走遍了每一条蜿蜒小路。她难以忘记,在大树下给村里老人定制专属“智能手机说明书”、在村委会办公室辅导留守儿童写作业、在大雨中抢收菜籽、在春耕季给农田派送“水包裹”……
不仅力所能及地做好每一件小事,曾云凤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当地带来长久的变化。
曾云凤正在走访村民
近年来,洪水村陆续引进业主,发展“庭院经济”,一家家特色鲜明的乡村茶室让游客纷至沓来,曾云凤也从中看到了村子长远发展的机会。她在进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和村干部一起外出学习先进经验,并提出建议——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打造网红打卡点,吸引更多游客。
2025年,曾云凤全程见证并参与了洪水村彩虹路的打造过程,她还带着村民们,共同绘制了彩虹路的各种花朵图案。以红、黄、蓝三色标线勾勒的彩虹路一“出炉”,就为当地带来了巨大的“流量”,游客们或骑行拍照,或徒步赏景,沉寂的村庄因彩虹路再次焕发活力。同时,彩虹路还将沿途的茶室、农家乐等串联起来,形成了一条可游、可玩、可消费的乡村休闲动线。
一步步、一寸寸,在洪水村,曾云凤从那个懂天文地理的研究生,变成了知春耕夏忙的小曾,这段经历,见证了她的成长,也给予了她底气,让她勇敢前行,在为民服务的实干奋斗中成就出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