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红柿炒鸡蛋、白菜熬豆腐、鸡腿、米饭……7月27日中午,在张家口市康保县第三中学安置点,84岁的李秀英与同村几个老姐妹围坐在一起,有说有笑地吃着可口的饭菜。
7月25日至26日,康保县出现强降雨,县第三中学安置点启动运行,及时安置风险区域群众。家住邓油坊镇郭化营村的李秀英便是被安置的村民之一。
“我们家房子在村南边,地势低一些。”李秀英告诉记者,7月26日凌晨5时左右,郭化营村党支部书记袁满敲开了她家的大门,告诉她需要转移。“当时的雨又大又急,院子里的水都超过了脚面。”李秀英说。
到了安置点,李大妈松了一口气。“一来到这儿,就给我发了食物和水,用的被褥也是新的。”李秀英说,考虑到她年龄大,工作人员就把她安排到了一楼。贴心的服务,让她心里暖暖的。
转移到康保县第三中学安置点的,除了142名当地村民外,还有133名外来务工人员。“我在康保的一家蔬菜冷库打工,住的地方进了水,不知道该怎么办。”来自黑龙江的邵庆丰说,正在他犯难时,县里相关部门把他安排到了安置点。邵庆丰说,住进安置点就像住进了“避风港”,心里踏实多了,也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爱。
在安置点的库房内,记者看到这里放满了矿泉水、方便面等物资。“目前,安置点内物资充足,许多爱心单位和爱心人士主动联系我们,把需要的生活物资送上门。”康保县第三中学安置点负责人武江说。
武江告诉记者,安置在这里的群众以老人居多,饭菜就做得软乎些、清淡些,尽量符合大家的胃口。
武江介绍,安置点组建了医疗保障、安全保护、后勤保障、食品安全、点位服务等工作组,尽全力为转移群众搞好服务。
据统计,康保利用学校、乡镇互助幸福院等设置了280处安置点,目前已全部启用。截至7月27日12时,已累计安全转移15个乡镇110个村1959人。随着当地汛情缓解,安置点群众将陆续返回。(河北日报记者 王雪威 郭晓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