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招分数赶超985,“新大学”凭啥成河南考生“新宠”?

大河网讯(记者 刘高雅)2025年河南高考结束后,一批“新大学”引发广泛关注。西湖大学、福建福耀科技大学、深圳理工大学首次在豫招收本科生,其录取分数线便赶超多所985高校,成为考生争相报考的新选择。

西湖大学

谁在悄悄成为高分考生“新宠”?

从录取数据来看,三所新型大学的“起点”颇高。

今年在河南招收20人的西湖大学,目前已满额录取,多位考生685分以上,最低分674,全省1900位次左右。

紧随其后,首次面向河南招生的福建福耀科技大学相关录取数据出炉,投档线高出本科线231分,在河南的投档线为658分,省排名5456。

福耀科技大学

深圳理工大学河南录取结果显示,物理类人数21人,最高分668分,省排名约2880名,最低分647分,省排名约9300名。

深圳理工大学

2025年河南高招普通本科批物理类分数线为427分,根据该分数线,西湖大学投档线高出河南本科线247分,其他两所高校分别高出231分、220分。这些分数不仅远超河南本科线,更与多所985高校在豫录取位次相近。

值得一提的是,录取生源也集中在河南多所重点中学,如西湖大学生源分布在信阳高级中学、南阳一中、驻马店高级中学等,足见其吸引力之大。

为啥放弃985选择“新大学”?

来自林州一中的考生杨正好是首批“吃螃蟹的人”。

谈及报考理由,她说:“我在高考前就锁定了西湖大学,首先源于施一公老师,其次是恰好我对生物很感兴趣。高考结束后,了解到西湖大学适合做科研,也符合我对未来大学的向往。”

杨正好的理想专业是人工智能和生物领域研究,她认为,“相较于常规大学需要考研、考博,本博贯通制培养打破了很多顾虑,这可以让我全身心投入到学习和研究中”。

同样选择西湖大学的济源一中考生林子沐,也放弃了985强校的机会。他坦言:“传统985代表了稳妥,但对于决心投身尖端科技领域的我来说,大学期间的研究经历和实践机会更为重要。”

在林子沐眼中,学校聚焦前沿、鼓励突破边界的科研生态、不拘一格的培养模式都很吸引他,他说:“灵活的专业及课程选择模式提供了极高的自由度,譬如,我希望选择脑科学 AI,这样的专业组合在本科阶段西湖大学恰好就能提供。”

凭啥“出圈”?“新”在理念与模式

这些新型大学的“火”,并非偶然,它们跳出传统办学框架,也区别于传统高校动辄万人的办学规模,以“小而精”、“新而专”的特点突围。

以西湖大学为例,2025年国内本科生招生总计划仅为165人,其中河南招生20人,有低至个位数的师生比,能让每位学生得到充分的培养。

这里的“新”,除了“时间新”,更是“方向新”、“模式新”。

方向“新”,紧扣最前沿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需要,聚焦有限学科发展。比如,西湖大学围绕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聚焦数理化及生物科学、人工智能、新材料等领域,鼓励学科交叉培养。而福耀科技大学聚焦于跟产业制造相关领域,设置智能制造工程、新材料等专业。深圳理工大学则覆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等前沿领域。

模式“新”,打破“教学与科研脱节”的瓶颈。如,西湖大学让本科生直接参与前沿课题,为每一位本科生配备学术导师,由施一公等博导亲自担任,学生在本科阶段即可进入实验室参与科研项目,一人一策、本硕博贯通培养。由33所高校共同参与的生物科学“101”计划,即由双非院校西湖大学牵头,其实力由此可见一斑。

推行“科教融汇 产教融合”。如,福耀科技大学依托学校科技创新平台和国际化科研合作平台,目前与国内多家企业建立了包括技术转移、技术攻关、产品研发和人才联合培养等在内的产教合作网络,合作企业及科研机构包括福耀集团、中国一汽等。

深圳理工大学本科生全员实行“4 1”教学,即从大一开始,学生周一到周四上课,周五到不同专业方向的实验室进行科研实践的轮转,为大二自主选择专业奠定基础,大三再按学术轨、工程轨、创业轨进行分轨培养,开展精英式本科教育。

适合谁报考?青睐“敢闯敢创”的追光者

新型大学对学生的期待,也与传统院校有所不同。

在今年6月进行的郑州招生宣讲中,施一公曾分享了其心中“好学生”的标准,他说:“西湖大学要培养的是富有社会责任感的拔尖创新人才和未来引领者。”施一公说,作为未来的青年领袖,应该有独立见解、有批判思维,不盲从。同时,要有同理心和社会责任感,此外,要学业基础好,这是做科研的前提。

中国科学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在招生宣讲会上。

深圳理工大学校长樊建平则更看重“探索精神”,他说:“你怀揣一个梦想,一辈子不想平庸地过去,你要能有探索精神,你想创造些奇迹,你要敢于突破自我、敢于挑战老师,我们鼓励学生超过导师。”

福耀科技大学则倾向于接纳愿意在交叉学科领域深耕,渴望“在实践中成长为科技领军者”的学生。

福耀科技大学校长王树国在郑州招生宣讲。

福耀科技大学校长王树国指出,作为新型研究型大学,福耀科技大学的学科设置构架都是建立在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基础之上,这与现有传统大学的学科分布分类不同。“我们希望年轻人能够在开放、国际化、新技术多学科交叉融合、产教融合的环境中,在完全不同于传统大学的培养模式中,在实践中学习,提升自己的创业能力,成为科技进步的领军者。”王树国说。

专家视角:

倒逼教育改革的“新力量”

河南师范大学社会事业学院博士生导师、河南省青少年问题研究中心副主任纪文晓认为,新型研究型大学以“科教融汇”为核心,聚焦国家战略科技需求,重点布局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等关键领域,是其前沿和先进性所在,也是吸引理科考生的关键。

与此同时,纪文晓认为,新型大学实行“学术带头人制 项目制”双轨管理,突破传统学科壁垒,构建跨学科研究中心,“科研反哺教学”,让学生本科阶段即参与前沿课题研究并发表SCI论文,相较于传统大学来说,构建“产业需求驱动科研”闭环,因此,其培养模式和科研前景是备受青睐的关键。

这些新型大学的出现‌,还有哪些深层次的意义?

在纪文晓看来,新型大学或将倒逼传统教育改革‌,通过“新工科”建设破解传统工科脱节问题,如知识体系、培养模式、创新效能的脱节,推动传统名校加速学科改革,为高等教育注入新活力。

在中原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耿明斋看来,新型大学之所以受到考生追捧,除了其雄厚的师资力量,还有一个核心原因是,时代在变,学生不仅仅考虑是不是传统名校,更在意能不能学到真知识、真水平。新型大学的新机制,包括国内外引进的高水平的教师团队,让学生们相信他们能“取到真经”。

“被这些新型大学录取,不管是对考生来讲,还是对河南的人才培养来讲都是极大的利好。”耿明斋认为,这让河南考生多了上高水平大学的新的增量出口,好处不言而喻。

从首招即热的态势来看,这些“小而精”的新型大学,正凭借鲜明的办学特色,在高等教育版图中占据一席之地,也为志在前沿科技领域的学生提供了一条差异化成长新路径。

编辑:陈梦伊审核 :王世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