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李自强
急性肠系膜缺血是指肠道血液灌注突然减少,进而导致肠坏死,占急腹症的1%~2%,死亡率高达50%~80%。近日,康复大学青岛中心医院血管外科成功救治一名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患者,仅用30分钟就通过先进的血栓抽吸导管清除了阻塞血管的血栓,成功恢复肠道血流。术后患者腹痛即刻明显减轻,第2天恢复正常排气、排便,很快正常进食,肠管得到完整保全。
七旬老人突发剧烈腹痛
一查竟是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
72岁的高先生(化名),因突发剧烈脐周绞痛伴腹胀、恶心呕吐、腹泻,且症状在吐泻后未缓解,由120紧急送至康复大学青岛中心医院急救中心。急诊初查腹部未发现“明显器质性病变”,对症治疗后症状未改善。因患者同时存在下肢发凉、麻木,进一步检查下肢动脉彩超提示“下肢动脉闭塞”,请血管外科急会诊。
康复大学青岛中心医院血管外科吕志祥主治医师接到急会诊通知后迅速赶到急诊大厅为患者检查。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职业敏感性,吕志祥注意到关键细节:患者“突发剧烈腹痛”“症状与体征不符”且有“心房颤动”病史——这正是急性肠系膜动脉栓塞的典型特征。这种疾病是最严重的罕见急腹症之一,被称为“沉默的杀手”。
为明确诊断,吕志祥第一时间为患者完善腹部强化CT检查,最终确诊“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
开通绿色通道快速手术
30分钟抢回患者生命与肠管获赞扬
急性肠系膜缺血(AMI)又称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是指肠道血液灌注突然减少,进而导致肠坏死,占急腹症的1%~2%,死亡率高达50%~80%。
“时间就是肠管,时间就是生命”,越早治疗,越能保全肠管、挽救生命。确诊后,血管外科上报科室主任高成,迅速评估病情,立即启动紧急救治流程。考虑到患者基础病多(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房颤),传统开腹手术创伤大、风险高,而介入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风险低的优势,科室团队果断决定实施“经皮肠系膜上动脉取栓术”。
高成主任团队启用绿色通道,在麻醉与围手术期医学科的密切配合下,仅用30分钟就通过先进的血栓抽吸导管清除了阻塞血管的血栓,成功恢复肠道血流。术后患者腹痛即刻明显减轻,第2天恢复正常排气、排便,很快正常进食,肠管得到完整保全。
此外,针对患者同时存在的下肢动脉闭塞问题,待肠道功能恢复后,团队再次通过介入微创手术为他开通下肢血管。术后患者下肢血运恢复良好,发凉麻木症状完全消失。目前患者已康复出院。
“正是吕志祥大夫精湛的医术、果断的判断和争分夺秒的行动,挽救了我父亲的生命,使我们全家得以避免一场巨大的悲剧……”出院后,高先生家属通过12345热线平台发来一封情感真挚的感谢信,表达对吕志祥医生和医院血管外科的由衷谢意和高度赞扬。
专家提醒:
房颤患者需警惕,突发腹痛别忽视
康复大学青岛中心医院血管外科主任高成介绍,急性肠系膜缺血(AMI)发病原因主要包括动脉血栓形成、动脉栓塞(ASMAE)、静脉血栓形成及非闭塞性缺血等,其中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是最常见的病因,约占AMI的40%~50%。
动脉栓塞(ASMAE)一般表现为严重的急性腹痛,缺乏明显的特异性体征,早期诊断存在困难,通常在晚期才得以确诊。一旦确诊动脉栓塞(ASMAE),外科手术是最常见的选择,减轻肠管缺血和切除坏死肠管是开腹手术的基本原则。但随着血管腔内介入治疗的迅速发展,因其风险小、创伤小、住院周期短等优势,血管腔内介入治疗成为外科手术的理想替代方案。尽管在ASMAE诊断和治疗方面已经取得重大进展,但很多时候ASMAE被确诊时已经发展为不可逆的肠管坏死,因此,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对患者的生存和预后至关重要。
医院专家提醒:有房颤病史的患者是高发人群,一旦出现突发剧烈腹痛的情况,务必及时就医,争取黄金救治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