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为勇者喝彩,向英雄学习

人民的英雄是社会的榜样,国家的财富。2022年4月16日,湖北襄阳70岁退休教师陈明真在小区目睹一名男子持镢头行凶,关键时刻他挺身而出,徒手与歹徒搏斗五六分钟,致三处肋骨骨折,扔奋力夺下凶器救下受害女子,助力警方顺利抓获嫌犯。事后面对记者提问,他这样回应道:“没有考虑自身危险,只想着救人。要是再遇到需要帮助的情况,我还是会冲上去。”今年7月21日,他被中央政法委授予第十五届“全国见义勇为模范”称号,陈真明老人以血肉之躯诠释了无畏的担当,他的壮举,正是新时代亟需弘扬的见义勇为精神最生动的注脚。

陈明真老人的事迹并非孤例,挺身而出的身影从未缺席,英雄就在大街小巷之间,是誓用技术革新守护一方安宁却累倒在工作岗位上的科技民警万松;是为保护群众挺身拦截冲卡轿车不幸牺牲的交警蒋仲超;是身中15刀扔紧追歹徒英勇牺牲的民警邱建军……截至目前,湖北共有116人受国家级表彰,1256人受省级表彰,多人获评“中国好人”“湖北好人”“五四青年奖章”等荣誉,23人荣登中央政法委见义勇为勇士榜,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正义”的千钧重量。当下大力弘扬见义勇为精神,营造正气充盈的社会氛围,正是守护社会良善、激发向善力量的关键所在,意义尤为重大。

“德不孤,必有邻”,孔圣人之言穿透千年时光,仍充满了高尚道德行为所天然具备的感召力和凝聚力,直到现在,见义勇为精神作为“德”与“善”的崇高外显,其光芒理应被看见、被传扬、被追随。当人们看到义举被高度肯定与褒奖,心中沉睡的“我也可以”的行动信念与道德勇气也会被唤醒,善行不被辜负,正义也必将回响。

我们应该大力弘扬见义勇为精神,将那些于危急时刻挺身而出的平凡英雄置于聚光灯下,将那些不求得失为时代谋发展的千千万万人置于放大镜下,如同历史长河中那些被铭记的义士,将“舍己为人”“临危不惧”等抽象美德化为可感可触的鲜活榜样,每一次表彰都是一次民族集体记忆的强化,让孤勇者不孤单、让善念者被看见、让犹豫者受鼓舞,让见义勇为的基因融入新时代文化血脉,在全社会形成“德邻相望、善行相续”的良性循环。

“一人兴善,万人可激”。崇尚英雄才会产出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以制度化的荣誉体系激活全社会的道德勇气,既是回应了“何以安放良心”的人性之问,更是通过法治保障、文化培育、治理协同,使“义者无惧、勇者无畏、善者无私”从个体壮举升华为民族品格。当每一个“平凡微光”被发现、被呵护、被赞颂,方能汇聚成照亮时代的精神星河。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刘小青(武汉市江汉区“西北湖学社”网评团队,前进街道)

责编:袁莉莉【责任编辑:伍佳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