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通州区市场监管局开发了食用农产品电子凭证管理小助手微信小程序,在通州区12家农贸市场的全部畜禽产品销售商户推广运行。消费者只要扫描二维码,所购鲜肉的肉品品质检验合格证和动物检疫合格证明的详细信息便一目了然。(据7月17日《中国消费者报》报道)
小小二维码背后是食品安全监督方式的创新升级。长期以来,畜禽产品商户依法履行进货查验和索证索票义务时,需要收集、复印、保管大量纸质检验检疫证明、营业执照等材料,手工填写进货记录,制作进货台账,这种传统模式既费时费力又容易造成材料丢失。对消费者和监管部门而言,查验纸质信息同样效率低下,有时甚至需要在一大摞材料中翻找特定日期的材料。
畜禽产品扫码溯源机制的推出,能够有效化解这些食品安全监督的难点。消费者只要轻扫二维码,就能获取畜禽肉的完整溯源信息,查验检验检疫证明,既保证了信息准确性又提升了查验效率。这种透明化的信息展示让消费者吃下了定心丸,既打消了消费者的顾虑,又增强消费信心。对商户而言,电子化索证索票省去了复印、整理、保管纸质材料的复杂过程,既降低了经营成本又提高了工作效率。
从监管角度看,这一创新实现了多方共赢。市场管理方通过管理端账号可以实时掌握所有商户的索证索票情况,建立起更完善的市场自律机制。市场监管部门能通过线上抽查,精准定位问题,减少不必要的现场检查,既保证了监管力度,又避免了对正常经营的干扰。溯源二维码营造“无事不扰”的监管效果,体现了监管部门服务意识的增强和管理理念的进步。
当消费者能够便捷参与监督,当经营者自觉完善溯源体系,当监管部门实现精准高效管理,食品安全防线则能筑得更牢。这种模式不仅能提升监督效率和食品安全水平,也能通过信息透明化增强市场信任度。消费者信心的提升将直接转化为购买力,进而促进市场交易和繁荣,形成良性循环。从长远看,这种数字化监管模式为构建更完善的食品安全治理体系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
当然,任何新生事物都需要不断完善。当前,扫码溯源主要应用于畜禽肉等高风险产品,但随着技术成熟和条件具备,应当考虑向蔬菜水果等其他食品领域拓展。在推广过程中,需要持续收集商户和消费者的反馈,优化系统功能,如增加预警提示、科普宣传等模块,使其成为多功能信息服务平台。同时,要注意保护商户商业秘密和消费者隐私,平衡好信息透明与权益保护的关系。
期待更多食品品类被纳入溯源体系,这不仅是监管方式的升级,更是治理理念的进步,最终将惠及每一位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