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报讯 这个夏天,一种“清凉土办法”意外走红——抱冬瓜睡觉降温。从社交平台到各大菜场摊位,越来越多人走进菜市场,不为炖汤,而是购买20斤左右的整只青皮冬瓜“纳凉”。冬瓜也因此从日常蔬菜跨界成为“夏季降温生活用品”,撬动出一波“清凉消费链”。
青皮冬瓜成“降温顶流”
整只卖需求激增
“冬瓜性寒,有清热解暑作用,古人就有抱瓜纳凉的记载。”这股“瓜睡热”最早起源于社交平台的短视频推荐。其中,博主“11爸乘风破浪”发的视频在小红书收获超10万点赞——他从深圳抱着28斤冬瓜回香港,送给女儿“物理降温”。视频走红后,#抱冬瓜睡觉#相关话题登上热搜,抖音总播放量已突破6245万次,小红书相关笔记超过520万条。
在杭州,不少市民也“亲测”打卡,从“选瓜攻略”到“冷藏技巧”,一套“抱瓜降温”教程迅速形成。“我刷到科普后就去市场买了一个20斤青皮冬瓜,洗净放床边,凉而不寒。”家住滨江的孙女士表示:“抱着冬瓜睡很舒服,我家猫也爱靠着,我打算再买一只轮流用。”她还说:“冬瓜冷藏后再抱更凉,重复用几天还能切来做菜,性价比极高。”
“现在买整只冬瓜的,十有八九都是抱着睡的。”在仙林农贸市场专卖冬瓜的张大姐告诉记者,最近来询问整瓜的顾客明显增多,“都要十几二十斤的,太大抱不动,太小切了又不完整。”
她介绍,目前摊位上青皮冬瓜的售价为2.0~2.5元/斤,20斤左右的整瓜客单价约在40~50元,近一周已卖出十多个。“家长给孩子买得最多,也有年轻人好奇来试。”她特别指出,青皮瓜因表皮光滑无刺,更适合贴身降温使用,“擦干净以后油光发亮,不扎皮肤。”
市场里,不少摊贩也已自发将整瓜集中摆放,打出“降温专用”“整只可售”等标语,甚至还有顾客“现场试抱”后下单。一位老摊主刘大爷笑言:“卖了这么多年冬瓜,第一次看到整只卖得这么火。”
“冬瓜经济”撬动新链条
医生提醒:理性尝试
伴随着冬瓜“身份”的转变,这波消费热潮也悄然撬动了新的城市消费链。张大姐告诉记者,如今年轻消费者对冬瓜的“规格和外观”越来越讲究,“有的要光滑长条型、有的要厚皮耐放型,讲究‘顺手又好看’。”她已经与供货商沟通,定向采购20斤以内的小规格瓜,主打“降温款整瓜”。
线下零售端也迅速跟进。记者在盒马、朴朴等生鲜平台搜索“冬瓜”关键词时,发现多个商品页面标注“整只可售”“适合夏季降温”等提示,客服也表示“销量最近明显增长”。此外,部分商家还搭售瓜布、棉套、冷藏袋等“降温套装”,为这股“瓜经济”注入更多周边产品的想象空间。
虽然“抱瓜一夏”火遍全网,但医生也提醒市民理性尝试。中国康复研究中心中医康复科主任杨祖福表示,冬瓜性寒偏凉,适合体质偏热或不宜长期开空调、吹风扇的人群,如儿童、孕妇、老人等。但对脾胃虚寒、阳虚体质的人,则可能引发腹泻、腹痛等不适,“建议用棉布包裹,或放在床边局部降温,避免直接贴身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