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郭蕊 通讯员 陈晨
8岁的轩轩总让妈妈焦虑。半年前,他开始不自觉地频繁眨眼、耸肩、清嗓子,甚至在课堂上突然发出怪声,成绩也一落千丈。直到在济南市立三院儿童保健门诊就诊后,才知道原来轩轩是患了“抽动症”,家人才明白那些“不听话”的表现,原来是孩子无法控制的疾病信号。
什么是儿童抽动症?
抽动症,全称为抽动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疾病,多发于4-12岁儿童。患者会出现不自主、突发、快速、重复的肌肉抽动,如眨眼、耸肩、点头,或发声性抽动,如清嗓子、吼叫、模仿言语。这些症状往往在紧张时加剧,睡眠时消失,且患儿无法通过意志力控制。更令人担忧的是,约70%的患儿会合并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强迫症等问题,严重影响学习和社交。
背后的真相:被误解的“坏习惯”
轩轩的经历并非个例。临床数据显示,我国儿童抽动症发病率约为3%-5%,意味着每20-30个孩子中就有1个患病。但由于症状易被误认成“调皮”“坏习惯”,许多孩子长期遭受误解与指责。更有家长因“等孩子长大就好了”的侥幸心理延误治疗,导致病情恶化。
幸运的是,抽动症并非“不治之症”。通过药物治疗、心理行为干预(如放松训练、认知行为疗法)及家庭支持,多数患儿症状可显著改善。以轩轩为例,在接受三个月的综合治疗后,他的抽动频率明显降低,重新找回了童真笑容。
我们能为孩子做些什么?
1. 早发现,早干预:若孩子出现反复抽动症状超2周,务必及时就医,避免延误黄金治疗期。
2. 停止指责,给予包容:抽动症不是孩子的错,过度批评只会加重心理负担。耐心陪伴、鼓励表达,是最好的良药。
3. 倡导理解,消除偏见:学校和社会应加强科普,避免因无知给患儿贴上“问题儿童”的标签。
每个抽动症孩子都像一颗被乌云暂时遮住光芒的星星。他们需要的不是指责,而是理解的目光;不是催促,而是等待的耐心。如果您身边有疑似抽动症的孩子,请到正规医院就诊。
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儿童保健科目前现已开展项目有:0-6岁儿童健康体检和健康管理、体格生长监测与评估、生长发育异常及相关疾病的诊断、鉴别和治疗;儿童营养及喂养行为评估,各类营养性疾病的诊治和管理;母乳分析;骨密度检测;骨龄检测;视力筛查;听力筛查;0-6岁儿心量表-II;韦氏智力测评;抽动症、孤独症、多动症等儿童发育行为筛查与评估;新生儿保健、早产及高危儿管理;儿童康复等。
2025年3月21日,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与济南市精神卫生中心合作共建成立了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门诊、睡眠门诊,促进了儿童保健科的专业发展。儿童保健科将继续加强专业细化,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努力打造科室特色服务,规范就诊流程,提升就诊体验,提高服务质量,为儿童健康生长提供更加精细优质的保健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