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正,男,汉族,1987年6月出生,甘肃会宁人,中共党员,现任省南昌监狱办公室主任。他是高墙内的坚毅守护者,在维护监狱安全稳定中践行忠诚誓言;他是监狱工作的深刻思考者,在破解监狱治理难题中贡献智慧力量;他是监狱故事的敏锐捕捉者,在展现监狱民警时代风采中书写动人篇章。他就是“最美担当模范”候选人吴正。
萌芽·悟初心
“禾苗在地里墩一墩,才能吃土更深、扎根更实,在风雨中抗倒伏、立得住。”
2013年,机电专业毕业的“门外汉”吴正走进了南昌监狱,分配到狱内110实训,懵懵懂懂地跟着前辈警戒巡逻、押解罪犯、处置突发事件,“这就是监狱民警的工作……”彼时的吴正发出了青涩的感叹。
在一次执行罪犯收监任务时,带队领导老杜领着吴正等几个年轻民警前往南昌县某乡镇司法所。
罪犯邓某保外就医期限已到,健康评估符合收监标准,却妄图拒绝入监,在司法所内百般抵抗,甚至做出了暴力抗法的举动:“我有高血压!药没带齐,现在收监是要我的命!”亲属也在一旁哭喊着“领导开恩”,场面骤然混乱。
老杜眼见场面可能失控,一个眼神给吴正,同时箭步上前,左手压住邓某肩膀,右手亮出手铐:”病情复查三次都达标,法院裁定清清楚楚!”话音未落,邓某猛地后撤想冲撞警戒线,吴正见势扑上锁住其左臂,仅12秒,就把罪犯邓某控制。
返程车上,老杜拧开矿泉水瓶递给了吴正,看着他微白的脸色喘着粗气,鼓励道,“小吴,干得不错,比我年轻时候强!”同时,交代他入监后带邓某去医务所开好高血压的药,与监区民警做好交接。
冰水滑入喉咙的瞬间,老杜那句“干得不错”像一枚滚烫的勋章烙在心头,但更让吴正震撼的是后半句:“入监后带他去医务所开高血压药。”在吴正看来,执法既要有硬度也要有温度,“这就是监狱民警的工作!”
他穿梭在监狱的每个角落,见证着高墙里不一样的风景:酷暑的监区走廊闷热如蒸笼,老民警的蓝色警服湿了又干,凝结出盐白的“勋章”;“惠民工作室”的灯常亮至深夜,泛黄的专业书籍堆叠如山,《服刑人员行为矫正手册》上密密麻麻的批注,犹如治病救人的“处方”;监狱开放日现场,服刑人员与亲人抱头痛哭,洗心革面的承诺,在高墙上空回荡。
原来,“这就是监狱民警的工作!”没有轰轰烈烈、没有荡气回肠,只有日复一日的坚持,对初心的坚持、对信仰的坚持、对守护公平正义和社会安宁的坚持。
破壁•炼筋骨
2014年7月,因工作认真负责、能吃苦,组织决定让他到政治处锻炼一下,对大多数人来说,是求之不得。到科室工作,也意味着,要考验他的笔头功夫,对于工科生吴正来说,无疑是一项不小的挑战。
为了探寻文字材料的“内涵密码”,这个老实巴交的西北汉子拿出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耕劲头,从最初的“门外汉”到能独立完成百余字的消息、千把字的通讯;再到开始撰写工作总结、年度计划、讲话初稿,他如同一头“老黄牛”在这“文字田野”里,埋头前行,步履坚定。
吴正电脑上的一个个文档,记录着他与文字的“较劲”。渐渐地,他养成了一个习惯,加班到深夜,趴在办公桌上小眯一会,凌晨继续工作。有几次同事在路上看见他,喊他,都没反应。后来才知道,他总是一路走、一路思考,沉浸在材料的构思与推敲中。
又是一个无眠深夜,提前一个多月准备监狱工作会议的吴正,在办公室里焦躁不安。窗外冬雨敲打着玻璃窗,像极了这一个月来在他心头盘旋的焦灼——整体框架推倒重来了10多次,“数据堆砌成山,筋骨却软如棉絮”“穷途末路”之时,他想起了师父老郑的一句话“写材料和做事一样,要解决三个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于是,他又回到了梦开始的地方——监区。
一个星期沉浸在三大现场,他看到了面对抗改罪犯,特别是暴力型罪犯时,年轻民警“敢为不善为”的执法窘境;他看到个别教育中,管教民警针对服刑人员哭诉儿子拒认他这个犯罪父亲的委屈,手把手教文盲父亲写道歉信的良苦用心;看到了在监区办公桌上,老民警那本泛黄的工作手记上“改造不是驯化,是唤醒沉睡的船桨——让迷航者自己划向彼岸”的深刻哲思。
带着满身油墨味,他重回案前,舔着被寒风吹裂的嘴唇,手指在键盘上翻飞,笔锋如解冻的江河,一篇以监管安全为主线,聚焦教育改造宗旨,关注基层民警急难愁盼问题的工作报告应运而生,当这份“见人见事见魂”的报告在大会宣读时,得到了领导和基层民警的一致认可。吴正恍然“只有脚上沾着土、紧贴基层、心连群众,材料才能‘上接天线、下接地气’”。
近年来,吴正撰写的讲话材料和信息报道,在南昌监狱新时代文明监狱建设的壮阔图景中,留下了独具匠心的印记。连续5年负责草拟监狱工作会议材料,年均完成各类文稿300余篇,他的笔墨不仅是政策传导的“传令书”,更成为监狱治理现代化的“导航仪”——将碎片化经验做法淬炼成体系化制度机制。
追光•铸警魂
一次闲聊,当得知老民警退休时最大的遗憾是“从警四十年,老母亲仍以为我只是个看牢门的”。那一刻,某种滚烫的东西撞击着吴正的胸膛,震撼与焦灼在他血管里奔涌——“这些奋战在监管改造一线的战友,他们的故事应该被看见、被记住、被传颂!”
吴正始终有一个梦想,用手中的笔,写出监狱人民警察无私无畏、无怨无悔、有情有义、有志有梦的奋斗人生,彰显他们的信仰之美、崇高之美。“这是一名文字宣传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
支援防汛期间,他听从指挥、服从命令,在险情最重、任务最艰巨的责任堤段巡堤查险,顶着烈日暴晒,忍着虫咬蛇扰,与兄弟单位的民警一起发现处置多个泡泉隐患。当看到被洪水泡烂的双脚,后背暴晒脱皮后的渐变层,高温中暑倒在巡堤途中的藏蓝身影,他红着眼,熬着通宵撰写了多篇宣传稿件,点击量超10万,更多的社会人士看到除了洪水滔滔,还有一群默默奉献的监狱民警,用生命守护堤坝,守护下游的千家万户,极大鼓舞了防汛一线民警的士气。
2024年,吴正负责监狱宣传培训科工作。他立足岗位,推进打造“光华警营文化品牌”,组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人才库”,创设“以正确为要、以内容为王、以喜闻乐见为魂”的宣传模式,策划“向红而行”学习宣传温向红同志先进事迹专栏,推出钱建沪、陈佳杰、王旭升等10多位“先锋”人物,精彩故事戳中了千万人泪点,典型引路激发了磁场效应,思想政治的宣传工作从“信息传递”向“价值引领”升级迭代。
十年藏蓝征途,吴正伏案执笔,一字一句记录着高墙内外的温度。当暖警惠警政策点亮疲惫“警心”,当千万双眼睛因“高墙”故事而湿润感动,当“浪子回头”的教育成果被广大群众所津津乐道,西北汉子笔下燃起的微光,已然照亮了千万人心中的高墙:原来藏蓝警服包裹的,不只是钢铁纪律,还有滚烫的赤诚,和让迷途者回家的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