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走基层丨AI“妙笔” 艺术“生花”

“这些都是AI画出来的?AI已经进化得这么厉害了吗?”7月13日,石家庄市美术馆,市民王印东细细欣赏一幅幅AI绘画作品,连连赞叹。

当日,以“科技赋能 艺术共生”为主题的石家庄AI艺术画展在这里开展。展览分为“艺术美学”“山河入梦”“城市与人”三大主题,展示了由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媒体研究中心主创的约120幅AI绘画作品。

当算法与心灵共同握笔、人类想象力和人工智能共振,会碰撞出怎样的创作灵感?

鲜脆多汁的果蔬化作美丽的少女、巨轮从金黄色的流沙中驶出……观看一号展厅“艺术美学”主题的AI绘画作品,可谓一场突破想象力边界的奇幻旅行。

让许多参观者惊讶的是,这些作品不是“图生图”,而是“文生图”。创作者给AI绘画软件输入几百字的提示词,AI一次生成。

“这43件作品是从7万余幅画作中精选出来的。”创作者、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和人工智能学院双聘教授沈阳说,AI已经不是单纯的工具,它能更精准地理解提示词、发挥创造性,成为和创作者相互启发、共同成长的伙伴。

与一号展厅作品奇幻抽象、诗意哲思的韵味不同,二号展厅的“山河入梦”、三号展厅的“城市与人”主题画作,聚焦本土叙事,分别展现了河北的大好河山、历史古建和石家庄的城市变迁及人文记忆。

塞罕坝秋林春野、金山岭长城星火城垣、滹沱河和白洋淀的湿地晨昏……参观者走进“山河入梦”展厅,在移步换景之间,置身一幅梦境般的河北山河壮阔长卷。

“城市与人”展厅,AI笔下的石家庄老火车站、光明影院、正太饭店,透着城市旧时光的温情脉脉;疾驰高铁、智能农场,展现出新时代石家庄的城市脉动。

“这些作品不是自然图景的复现,它们是脱离静态框架,由人类想象力、人工智能‘头脑风暴’共同重构后的意象作品,是对河北山川风貌的再塑形,对石家庄城市精神的再谱写。”沈阳说。

展览将持续至8月15日。为吸引更多青少年参观者了解AI绘画,展厅内还设置了AI涂鸦台。参观者可以手绘画作,之后经过AI加工润色,生成个性化绘画作品。此外,展览还引入了高仿真AI人形机器人做讲解员,为观众讲解展厅作品,与参观者对话互动。

“每一幅AI画作,都是人类心智与智能算法的一次握手。我们希望参观者通过这些作品,重新思考‘人类未来还能如何创造艺术’。”沈阳说。

石家庄AI艺术画展是“石家庄AI 音画展演”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活动还将在“织音1953”园区、石钢公园等地举办融入AI原创歌曲的音乐演出。石家庄市数据局四级调研员朱晓军说:“我们想通过这次活动,推动人工智能在文化旅游等领域的创新应用,打造全国首个将人工智能技术与绘画、音乐深度融合的城市数字文化产业品牌。”(河北日报记者 李冬云 周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