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近年来,菏泽市成武县坚持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在精神文明建设画卷中,涌现出一批躬身力行的党员干部和先进典型。即日起,大众网·海报新闻联合中共成武县委宣传部策划推出《伯乐故里树新风》系列专题报道,深入挖掘基层治理创新实践,通过鲜活的人物故事展现改革攻坚的生动图景,带你感受“伯乐故里”的新时代文明新风。今天推出《成武县永昌街道节楼村孙春明:温情书写担当 大爱诠释亲情》
大众网记者 王文博 刘德龙 成武报道
在成武县永昌街道节楼村,有这样一位老人:他既是村民口中的“暖心书记”,也是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的“好亲家”。2022年,面对亲家突发重病、子女无法返乡的困境,节楼村党支部副书记孙春明用43天昼夜坚守、1300公里往返奔波,诠释了“亲家亦是至亲”的深情厚谊,更以点滴善举点亮了整片乡邻的道德星空。
危难时刻显担当:43天守护诠释“将心比心”
2022年,九女集镇袁谭楼村居民谭启言因急性心肌梗死被送入重症监护室。彼时,其子女因疫情防控与工作原因滞留外地,唯一在家的10岁孙子无人照料。接到消息的孙春明没有丝毫犹豫:“孩子们回不来,我就得上!”
从清晨5点的第一缕晨光开始,孙春明的身影便穿梭于医院与家中:为昏迷的亲家擦拭身体、更换衣物,自学护理知识预防压疮;上午9点准时返家辅导孩子网课,化身“严厉督导员”确保学习进度;午间带着热汤饭菜赶回病房,深夜还要为焦虑的孩子讲睡前故事、周末陪跳绳锻炼……医院护理记录显示,43天里,孙春明累计陪护超600小时,往返路程1300余公里。
“春明这人就是实心眼的好!亲家病了孩子回不来,他愣是忙前忙后,把老人孩子都照顾得妥妥当当,咱打心眼里佩服!”邻居孙晓建感慨道,他既是病人的“守护神”,也是孩子的“全能家长”。面对赞誉,孙春明只是憨厚一笑:“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关键要念好‘将心比心’四个字。”病愈的谭启言含泪紧握亲家的手:“这场病让我得了两个至亲——一个是救命的医生,另一个就是春明。”
善行如春雨润物:他是乡邻心中的“道德标杆”
孙春明的善举远不止于此。作为有着多年党龄的老党员,他始终以“德不孤必有邻”为信条,将善意播撒在永昌街道的每一寸土地上,拯救落水儿童、拾金不昧、为家乡西瓜积极宣传、看望敬老院老人、田间防火......都有着孙春明的身影。
“春明书记就像一团火,走到哪儿暖到哪儿。”节楼村村民说。
道德之光映初心:让善的种子破土成林
从病床前的坚守到乡野间的奔走,孙春明用花甲之躯扛起责任与担当。当被问及为何能数十年如一日行善时,他抚摸着胸前的党徽郑重道:“党员就要做一面旗,群众需要时,咱必须顶得上!”
这位朴实的农村党员,以最真挚的情感践行着“为人民服务”的誓言,让善的种子在阡陌田间生根发芽,连缀成一片璀璨的道德春光。永昌街道节楼村妇女主任史凤芹陈赞道:“孙春明用行动证明了‘德不孤必有邻’。他就像一面旗帜,高高飘扬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引领着更多的人向善向好。”
一桩桩善举,汇聚成海;一步步坚守,铸就丰碑。孙春明的故事,是新时代共产党员初心使命的生动写照,更是乡村振兴路上最动人的道德注脚。在他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孙春明”正在崛起,共同绘就一幅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美丽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