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下4小时翻遍8吨垃圾找儿童手表,这个该怎么看?-中国吉林网

7月6日,广东游客卢女士称,孩子的手表不慎被放入高铁列车的纸质垃圾袋中,他们随后通过手表定位,发现手表仍在大同南站,或许已经被当做垃圾处理。卢女士在拨打了市政服务热线后,大同市相关单位的环卫工人在高温下寻找4个小时,在翻找了8吨垃圾后,终于找到了手表。

民有所呼,政有所应。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忧,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新时代的鲜活体现。从这个角度来看,孩子的手表不慎被放入高铁列车的纸质垃圾袋中,相关部门回应群众的需求也无可厚非。针对此事,大同市城管局副局长肖志刚就称:“做啥是值,做啥不值?这是我们该做的事情,不要把它放得太高,也不要把它放得太低。只要老百姓有需求,我们肯定去做。”

那么,高温下4小时翻遍8吨垃圾找一块儿童手表之事经媒体报道后,为何会在互联网上引来强烈关注呢?无外乎就是成本与收益的综合考量。从媒体报道来看,环卫工人在高温下寻找4个小时,在翻找了8吨垃圾后,终于找到了手表。高温天气,再加上翻找了8吨垃圾,这工作量对于环卫工人而言可谓巨大。在这种情况下,一些网友认为一块手表与环卫工人的劳动量相比,成本大于收益。当然,从某种程度上来看,这种看法也有一定的合理性。

毋庸置疑,我们衡量事物可以有多种标准。高温下4小时翻遍8吨垃圾找一块儿童手表,从回应群众需求、满足游客需要等方面考虑,也是可以接受的。只是环卫工人付出了艰辛的劳动,这个成本如何解决却值得商榷。对于环卫工人而言,高温下4小时翻遍8吨垃圾找一块儿童手表是额外的工作。这些额外的工作如何获得相应的报酬?推而广之,一些公共服务付出的成本如何解决,都值得我们商榷。

一些网友表示,可以探讨由游客支付费用来请人寻找,这也可以考虑。当然,也可以探索由相关部门牵头,聚拢社会资源来完成类似工作。毕竟事物是变化的,群众在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集聚更多资源来解决。很多事情虽然很小,但却蕴含着很多的哲理,能够带给我们深刻的启迪。从这个角度来看,与其探讨高温下4小时翻遍8吨垃圾找一块儿童手表值不值,不如探讨如何完善公共服务机制,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杨飞)

初审: 侯薇 复审: 孙晓云 终审: 张彦梅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