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海流金·多彩贵州|香港康乐及文化事务署非遗办事处总监吴雪君:以严谨守文化 以创新拓边界

7月12日,以“非遗传承与创新发展”为主题的文化工作坊在黔东南州凯里市举行。作为2025年“艺海流金·多彩贵州”内地与港澳文化和旅游界交流活动的子活动,香港特区政府康乐及文化事务署非物质文化遗产办事处总监吴雪君分享了香港在非遗保护与传承方面的经验,并特别提到了与贵州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香港特区政府一直致力于保护和传承推广香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自2018年起,特区政府拨款给文化事务署,加强非遗的保护和传承工作。2019年,非遗制作计划推出,该计划包括社区主导项目和伙伴合作项目两大类,旨在鼓励社区团体和人士参与非遗的保护和推广,同时邀请机构和人士与非遗办合作推行指定项目。”吴雪君说,截至目前,文化事务署已制作超过180个计划,资助项目类型涵盖教育推广活动、公众节目、传承培训课程等多个方面。

在传承培训方面,吴雪君详细介绍了两个培训计划。一是文化事务署与香港长衫协会合办的香港长衫制作技艺传承培训计划,该计划为期两年,旨在培养下一代非遗工作者,提升他们的技艺造诣;二是为期两年的技艺培训课程,作为一项深造课程,学员需自行构思、设计和完成毕业作品,以期学以致用,传承造作技艺。

吴雪君还分享了香港在非遗创新方面的尝试。例如,在非遗月中,香港非遗中心举行的非遗图腾日活动,向公众展示了非遗的创意演艺。非遗时装秀则将传统中式长衫制作技艺与现代元素相结合,展示了香港东西长衫制作技艺的创新成果。此外,不少非遗项目还与香港时装品牌合作,让香港的非遗元素以崭新的方式呈现,为时装爱好者带来了一系列新态长衫。

“非遗传承与创新发展经过不断的推动,不但可以传承给下一代,也能为传承工作者制造很多创新作品的机会。”吴雪君提到一位年轻艺术家通过非遗教育计划学习传统竹灯笼制作工艺,并以传统技艺创作具有风情和东方美学的当代艺术的案例,强调非遗传承与创新的发展密不可分。

发言中,吴雪君也表达了对和贵州不同地方进行文化交流的期待。她表示,希望在非遗传承的过程中,新一代不仅能成为非遗技艺的传承者,还可以成为传统与当代对话的桥梁,既用严谨的态度守护文化,又以创意开拓艺术的边界。

据了解,本次活动由文化和旅游部、贵州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中央港澳工作办公室、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支持。作为内地与港澳文化和旅游界凝聚友情、交流思想、深化合作的重要平台,“艺海流金”活动自2005年创办以来已成功举办了15届,成为促进港澳文旅界深入了解祖国各地文化特色与旅游资源,推动区域文旅合作与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践典范。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陈江南

编辑/吴蔚

二审/姚曼

三审/陈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