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当全科医生,更当急诊专家”——城市地下管廊的把脉人

管廊运维员康通得(左)在廊内进行巡检。(受访单位 供图)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谢嘉迪 通讯员 陈晓露)两天的竞赛,不足以让我们了解管廊运维员这个职业。近日,记者特意跟随厦门市政集团管廊公司管廊运维员康通得进入地下管廊,感受“地下城市把脉人”的工作日常。

清晨6点,当城市还在薄雾中沉睡,康通得已经戴上印有反光条的安全帽,将约8公斤重的检测设备稳稳背在肩上。随着台阶往下,他的身影逐渐没入地表近4米深处的综合管廊——容纳着电力、通信、给排水等十余种管线的“城市生命线”,是他守护了近十年的战场。

“在这里,每一种声音都有它的意义。”康通得带着检测仪,像“号脉”般在控制柜线路上查验。仪表上任一细微变化,立刻引起警觉。他在“管廊E ”App上迅速标注,他动作精准得如同外科医生。这种将数据异常转化为故障类别的能力,是数10年历练沉淀的“职业直觉”。

然而,精准诊断只是第一步。在地下管廊这个特殊战场,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封闭的空间里,气候变化让温湿度剧烈波动,夏季最高温度可达38℃。在这样的环境中作业,就像置身于一个巨大的蒸笼。

在检修高峰期,康通得有时需要连续数小时蜷缩在直径仅60厘米的检修井内,仅凭头顶灯照明,完成气体传感器更换这样的精细作业。汗水不断在眼镜上凝结成雾,模糊了视线,他却能凭借肌肉记忆完成毫米级的接线操作。“智能巡检确实高效,”他一边擦拭着额头的汗水一边说,“但遇到这种需要‘望闻问切’的精细活,还是得靠我们这些‘老医生’亲自把脉。”

如今,站在监控中心屏幕矩阵前,蓝光在康通得的脸上投下交错的阴影。那些实时跳动的数据、变化的曲线,在他眼中都是城市的脉搏。“我们既当管廊的全科医生,更当24小时待命的急诊专家。”这句话道出这个职业的真谛——用技术聆听城市心跳,以专业守护万家灯火。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