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的贵州人】杨金毕:柔肩担重任 芳华献乡土

仲夏的普安县罗汉镇老山田,草木吐翠,泥土芬芳。站在村口,驻村第一书记杨金毕的目光掠过层峦叠嶂,脚下蜿蜒的村道,无声倾诉着她6年驻村故事。从她申请到罗汉镇海子村驻村,后辗转到戈汆村,再到老山田村,如今已有两千多个日夜,杨金毕如同一股涓涓细流,沁润着家乡的热土,把青春和汗水,挥洒在乡村振兴驻村帮扶事业上。

杨金毕(左一)入户走访宣传政策

抉择如山,舍家赴任

2019年,普安县脱贫攻坚战进入决胜“摘帽”的关键时刻。“到最需要的地方去!”当单位发出驻村动员令,杨金毕其实有过犹豫,怀中幼子尚未断奶,长子刚背起书包懵懂入学;母亲心脏术后体弱需要照料,年迈公婆疾病缠身,九旬高龄的爷奶需看护,等等。杨金毕思索再三,在组织需要与家庭重担两难选择面前,还是毅然决定踏上驻村之路。通过与家人促膝长谈,家人全力支持,“家里有我,你放心去!山里更需要你。”丈夫紧紧握住她的手说道,他的话语铿锵而温暖,掌心的温度,成为杨金毕向单位主动请缨、踏上九曲盘山路最坚实的力量。离家的前夜,望着熟睡的孩子和窗外的灯火,眼眶不禁泛起泪花,杨金毕背起行囊,迎着十月微凉的秋风,义无反顾地走向大山深处。

步履如磐,踏泥而行

初来乍到,了解村情是关键。“驻村的日子,就是一场双脚沾满泥土、赤心与群众相连、努力谋求发展的征程。”杨金毕为真实了解群众生产生活,不顾路险坡陡,常常“卡时间”到群众家里“唠嗑”,记下每家每户的困难和诉求。“驻村期间,我忘不掉视频那头丈夫哄睡孩子的画面,这是我最欣慰的事情之一。”脱贫攻坚决胜阶段,每个人都像旋转的“陀螺”,忙得飞起。最艰难时,杨金毕的丈夫被抽到州里协助开展工作,暂缺家中“顶梁柱”,杨金毕只能咬紧牙关,把幼子带到镇里上幼儿园,在身边“凑合”了一年多,后来又忍痛将孩子送入县城的私立幼儿园“周托”。每个周日的离别,孩子扒着车窗哭喊“妈妈早点来接我”的场景,是杨金毕心中最柔软的痛。这份对家人的愧疚,唯有一次次解决好乡亲们的急难愁盼事,方能稍稍抚平。杨金毕深知,党员干部驻村的使命,就是要把温暖送到每一个角落。

情暖如阳,躬身为民

在驻村岁月里,杨金毕没有向组织诉过一声苦,村里那些需要帮助的面孔,成为杨金毕心中最大的牵挂。“父亲早逝、母亲改嫁失联,他与爷爷奶奶相依为命!”杨金毕翻着在海子村刚刚记录的工作日志,同村支两委探讨着贫困户孙某文的特殊情况,决定为该户申请县级临时救助,当拿到5000元救助金后,孙某文奶奶专门跑到村活动室道谢。在戈汆村,杨金毕也遇到这样的揪心事,长地组脱贫户朱正琴户口一人、无劳力、无收入,早年婚变,同在一个屋檐下生活几十年,曾经的爱人已形同陌路,老人显得自卑而孤苦。“朱奶奶,有我们在,您放心!”她多次登门开导和鼓励,经多方咨询特困供养政策,确认老人符合条件后,杨金毕马不停蹄地收集资料,及时组织村民大会进行民主评议。最终,44户村民一致同意!材料上报、审批通过,补助金如期打入老人账户。“小杨,感谢党,感谢你们!”如今每次入户,老人总是热泪盈眶、笑脸相迎。

坚守如炬,接续奋斗

“驻村”是使命,“助村”是责任。面对首轮两年驻村期满,杨金毕迎来了回城的大好时机,孩子等待她回家,但群众却希望她留下,一时让她在“回家”与“留下”间纠结!看着村里刚刚铺好的产业路、想着乡亲们期盼眼神、对比着心中的驻村愿景,杨金毕再次同家人商量后,郑重向组织报告:“我要留下来!”。组织考虑到海子村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等工作走上了正轨,所以,这次杨金毕被派到了相对落后的戈汆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成为杨金毕驻村帮扶工作重心,而杨金毕这一留,又是两轮寒来暑往。同事们都说杨金毕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杨金毕总是笑嘻嘻地说,“服从组织安排呗。”杨金毕总是以饱满的热情迅速适应环境、投入战斗、取得很多“战果”,帮助协调了落实村级垃圾清运,解决了黄牛养殖基地饮水保障问题,在长地组地质隐患点筑起了道道堡坎,邀请了农业专家为烟农提供技术服务,争取了资金为村里安装路灯、给茶叶加工厂建起了围栏,等等。如今,垃圾有了归宿,路灯照亮归途,昔日的穷山沟正焕发新颜,一件件群众可感可及的民生实事在驻村一线落地。

拓路如虹,挥毫田垄

新的蓝图正在脚下延伸,新的希望在心中升腾。5月,新一轮驻村期满集中轮换工作如火如荼地进行,杨金毕深思熟虑后再次申请留任,带着组织的信任与重托,杨金毕转战老山田村担任第一书记。新的村意味着面对新的情况、新的挑战,老山田村底子薄、产业弱,但村民们盼发展的眼神、体现出的干劲,是那样炙热。杨金毕带着驻村工作队,一头扎进田间地头,走访老党员、致富能手、困难群众,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满了村情民意与发展建议。“群众的认可,是驻村最宝贵的财富;只要你真心实意为群众做事,你一定会被认可。”这是杨金毕六年驻村的体悟,杨金毕刚刚为老山田村重点群体协调到200双鞋子、400双袜子,准备走访时给群众带去。有一种担当叫“不离开”,从“打赢攻坚战”到“绘就好风景”,变的是任务重心,不变的是她“脚下沾泥、心中装民”的那份赤诚与执着。

岁月如歌,奋进征程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岁月流转,村庄蝶变,杨金毕那颗赤子初心却历久弥坚。杨金毕的六年驻村岁月,有对家人的深深愧歉、遭遇挫折时的迷茫、独对群山的孤寂,也有一名共产党员、一名驻村第一书记的忠诚担当,更有着“山高路远有何惧,我把芳华致乡亲”的巾帼气概。正如杨金毕所说:“当看到老乡因拧开水龙头有水而绽放笑脸,当听到新修道路上农用车欢快的突突声,当收到贫困学子寄来的大学录取通知书……”那一瞬间,所有的辛苦,都值得。

通讯员:黄斌 安高

一审:罗玉时

二审:秦丽

三审:金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