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网7月11日讯(记者 魏萱 见习记者 王晓玥 通讯员 李成修 侯瑞)近日,烟台毓璜顶医院莱山院区重症康复科通过个体化诊疗与闭环式康复模式,成功救治一名复杂重症患者,再次彰显了其在重症康复领域的强大实力。张女士(化姓)的康复之路,正是科室专业力量与多学科协作精神的生动诠释。
个体化诊疗方案,重症患者重获新生
五个月前,年近六旬的张女士突发高血压脑出血,被紧急送往当地医院接受保守治疗。然而病情进展迅速,继发颅内感染、呼吸衰竭,随即转入重症监护室抢救。在呼吸机辅助下,她先后接受了重症气管切开术、脑室外引流术、脑室腹腔分流术等系列手术,术后逐渐恢复意识,出院转入康复阶段。但不久,张女士再度出现呼吸困难、口唇紫绀,被迫紧急插管,依赖呼吸机维持生命。通过多方打听,家属带她来到烟台毓璜顶医院莱山院区重症康复科求助。经多学科会诊,她被确诊为气管切开术后拔管困难、肺部感染、颅内感染、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情较为复杂。
针对张女士的复杂病情,医疗团队制定了抗感染治疗、早期呼吸康复训练、精细化气道管理、床旁功能锻炼等综合治疗方案。在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料下,仅两周时间,张女士便成功脱离呼吸机,逐步过渡到高流量吸氧、鼻导管吸氧,最终顺利出院。
闭环式诊疗流程,打通康复全链条
作为国内首批成立的重症康复病区,科室以“责任下沉、技术上行”为导向,打破传统“急救后等待康复”的模式,由重症康复科医生主导,将早期多器官功能康复提前至重症救治阶段。针对“意识恢复但无法脱机”“病情稳定但功能衰退”的患者,科室构建起从“救命”到“恢复”、从“维持”到“重建”的闭环式诊疗流程。
“亚低温技术”与“早期呼吸康复”是科室的两大治疗特色。“亚低温技术”能够精准调控患者体温,为脑出血及重度颅脑外伤患者提供早期的脑保护支持,从而提高此类危重患者的救治成功率。而“早期呼吸康复”技术则贯穿于患者从气管切开、插管到成功脱机的整个治疗过程,能够有效降低呼吸机相关并发症,不仅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更显著提升了其生活质量。
顶尖化综合保障,筑牢康复防护线
强大的诊疗实力,离不开顶尖人才团队的强力支撑。科室医生均毕业于国内知名高校,且均在顶尖医疗机构有过深造经历,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与丰富的临床经验。更值得一提的是,科室特邀李新钢教授、王春亭教授、石广志教授、黄齐兵教授、陈文劲教授等多位国内神经外科及重症医学领域的顶级专家组成“国字号”智囊团,他们亲临一线指导,引入国际前沿医学理念,为复杂病例的诊疗提供权威决策依据,全方位确保诊疗方案的科学性与权威性。
除了硬核技术,科室的硬件设施与人文关怀同样亮眼。病区配备国内领先的重症康复设备,实现生命支持与功能评估同步管理。多数病房采用单间设计,不仅环境舒适以保障患者隐私,更便于开展个性化护理与早期康复。同时,科室还推行人性化陪护制度,让家属的陪伴成为加速康复的“情感良药”。
重症不是终点,而是康复的起点。烟台毓璜顶医院莱山院区重症康复科将秉承“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不断提升诊疗水平与服务质量,为更多危重患者点亮生命之光,托起康复的希望。
鲁网烟台频道新闻热线:0535-6762110,18596127110
责任编辑:管晓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