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网7月11日讯近日,一面鲜红的锦旗送到了滨州市人民医院。家属紧紧握着医护人员的手,声音哽咽。谁能想到,一周前那个惊心动魄的凌晨,他们年轻的儿子,因意外一只脚已经踏入了鬼门关。时间回到6月19日凌晨。
ICU里的生死8小时
当日凌晨,急救中心大门被猛地撞开!担架上,一个面色如纸、浑身被冷汗浸透的男孩被火速推进。他右侧腕部,一道狰狞的伤口正在疯狂地吞噬着生命之泉——鲜血呈喷射状涌出!医院120医生在初步止血后,一路与死神竞速,将他送达。此刻,血压断崖式下跌,心率狂飙报警,生命体征的曲线几近拉平——患者命悬一线!
“绿色通道”瞬间激活!但更凶险的还在后面。
转入ICU的刹那,警报刺破夜空:患者呼吸骤停!面色紫绀!心率如自由落体般急剧下跌!死亡的气息浓得化不开。“插管!快!呼吸机!“中心静脉!快!补液通道开最大!”“紧急约血!通知输血科!快!”“压迫止血!手足外科上!”
一连串的命令如同炸雷在ICU炸响。气管插管瞬间插入,呼吸机开始强制驱动衰竭的肺脏。粗大的中心静脉导管置入,大量的液体、温热的浓红(浓缩红细胞)、救命的新鲜血浆,如同开闸的洪流,在输血科争分夺秒的保障下,汹涌灌入他几近干涸的血管。手足外科医生用尽全力按压着那致命的伤口源头。
时间,被切割成秒。心电监护上,那微弱的心跳曲线在大量血液制品的冲击输入下,开始挣扎着、艰难地爬升。血压读数,一点一点,极其缓慢地向上蠕动。监护仪上的心率数字,成了维系生机的唯一凭证。
但,这只是第一关!
失血性休克和呼吸循环衰竭的叠加打击,如同在体内引爆了一颗无形的炸弹。即使循环呼吸暂时稳住,全身脏器在经历了残酷的缺血缺氧后,功能衰竭的阴影已如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
真正的器官保卫战,在黎明前的黑暗里无声打响。
输血补液持续进行,精细调整着电解质的天平。医护的眼睛紧盯着监护仪,每半小时评估尿量——那是肾脏是否存活的关键信号!每一个微小的生命指标波动,都牵动着神经,都意味着新的医嘱需要立刻下达、执行。评估、决策、治疗;再评估、再决策、再治疗……尹睿主任全程坐镇指挥,整个ICU如同一部精密运转的机器,在寂静中爆发出巨大的能量,与死神进行着无声却惊心动魄的拉锯。
当第一缕晨光艰难地穿透窗户,希望的曙光也终于降临:尿袋里出现了宝贵的液体!患者的瞳孔开始回缩!意识,那几乎熄灭的生命之火,竟有了微弱的、令人狂喜的复苏迹象!呼吸循环,终于暂时稳定了!这一夜,ICU用无数个精准到毫秒的动作,硬生生从死神手中,抢回了暂停的时间。
无缝接力:手术台上的精密修复
生命体征的初步稳定,为最终挽救赢得了黄金窗口。
急诊、ICU、手足外科、输血科,多学科的力量在前期已紧密交织成一张生命之网,牢牢护住了他摇摇欲坠的器官功能。此刻,接力棒传到了手术室。
无影灯下,手足外科崔立华主任带领团队屏息凝神。断裂的动脉被精准吻合,受损的正中神经被精细修复,肌腱修复……手术,在高度专注中顺利完成。
术后,患者安返ICU。
奇迹仍在延续:术后仅4小时,他便成功脱离呼吸机,拔除气管插管!意识转清,生命体征平稳。术后第一天,他稳稳地转入手足外科病房继续康复。
5天后,这个曾在死亡线上挣扎的少年,好转出院。
医者初心:硬核实力托举生命之光
当家属送来锦旗,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尹睿主任感慨万千:“也多亏当时现场人员给予了紧急止血处理,为后续治疗争取了时间,小伙子才能躲过一劫,在这里也呼吁大家多学习掌握急救知识”。
那一夜,是滨州市人民医院作为区域急危重症救治中心硬核实力的集中爆发。
高效的多学科协作体系(MDT)是生命链条无缝衔接的基石;精准的应急管理机制是分秒必争的保障;尖端的重症救治技术是逆转乾坤的利刃。年均成功救治数百例急危重症患者的背后,是“生命至上”医者初心的最有力践行。
医路有我,生命无价!这场与死神赛跑的“生死时速”,不仅是一个生命的重生,更是现代化医院以“硬核”实力为生命“护航”的庄严宣告。(通讯员 白廷哲 )
责任编辑:范贵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