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83把车钥匙这样被“收养”

公交轨道警方帮群众保管忘拔的电动自行车钥匙

2183把车钥匙这样被“收养”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茸

通讯员狄公宣

小小收养箱,满载着浓浓温情。在地铁2号线经天路站,有一间名为“徐丹丹便民服务工作室”的警务室。在这个仅有五六个平方米的屋子里,一大一小两个铁皮柜格外醒目,柜上各贴着一排字——钥匙收养箱。

7月7日上午11时,记者来到经天路地铁站。临近中午,熙熙攘攘的人流暂告一段落,南京市公共交通和城市轨道公安局孝陵卫站派出所民警徐丹丹带着辅警在电动自行车停车区巡视,她的目光刻意掠过每辆车的钥匙孔,若有挡风被,还会掀开仔细查看。

“这里有一把钥匙。”辅警王单掀起一辆蓝色电动自行车的挡风被,一把插在锁孔里的钥匙露了出来。徐丹丹赶紧上前拍下照片,顶着烈日,趴在滚烫的电动车座椅上记录:雅迪电动自行车,有3把钥匙和一个挂件。

“车主来找我们取钥匙时,我们会核对钥匙特征和车辆特征。”她解释。

接着,徐丹丹从随身携带的包里取出一个挂件,挂在车龙头上。记者看到,挂件最上方是个可爱的卡通女警,下方写着“您的车钥匙未拔,警方已为您暂时保管”等提示,便于车主及时寻到钥匙。

“很多人问我为什么要设钥匙收养箱,其实这就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徐丹丹说。

地铁站周边从来少不了忘记拔电动自行车钥匙的“马大哈”,经天路地铁站位于两市交界处,人口流动性大,一时疏忽忘拔钥匙,很可能车就没了。

徐丹丹记得,不少人在电动自行车失踪后找到警务室求助。然而,哪怕从监控视频中看到自己的爱车被他人骑走,在茫茫车海中想找回车辆,依然希望渺茫。

渐渐地,徐丹丹在巡逻时看到忘拔的电动自行车钥匙,会帮着保管,还会留下手写的小纸条,提醒车主到警务室领取。

随着这项“业务”越来越受欢迎,2023年3月,警务室里正式迎来电动自行车钥匙收养箱,“找钥匙”也成了民警们日常工作内容之一。

“上班急着坐地铁,一时疏忽忘记拔电动自行车钥匙,感谢地铁民警帮我保管。”2023年3月7日,市民刘女士在刚刚启用的《徐丹丹便民服务工作室物品领取登记簿》写上了这样一段话。

两年多来,这样的登记簿已写满6本,每一页都记载着真心实意的“谢谢”。

两年多来,提醒车主的手写小纸条也变成了可以直接挂在车上的塑料牌。“小纸条容易丢,风一吹就没了,后来我们做了小卡片,但小卡片不防水,遇到雨雪天气容易坏。”徐丹丹说,如今,记者看到的提醒牌已是“第四代”,可以直接挂在车上,风吹雨打都不怕。

每一次升级,都是地铁民警从群众角度出发,服务更进一步。

在警务室墙上挂着一面锦旗,上面写着“公正执法、热心为民”,这是市民许女士在第五次让徐丹丹帮她拔钥匙后送来的。

“许女士第一次找我取钥匙时说,她之前多次忘拔钥匙,担心车被偷,每次都会拜托亲戚去地铁站帮她找车并拔下钥匙。”徐丹丹回忆,后来,许女士只要发现车钥匙没拔,就找徐丹丹帮忙。

如今,徐丹丹已熟知许女士的车,哪怕没有收到她的请求,都会主动帮她留意。

小小的钥匙收养箱,在保护群众财产方面发挥着大大的作用。徐丹丹记得,收养箱“开张”仅半年,就发现并保管车钥匙434把;与此同时,经天路地铁站口电动自行车及电瓶被盗警情数同比下降49%。

如今,“钥匙收养箱”已从1个车站率先发起,到16个车站联合推广,再到全线车站自发响应。两年多来,南京公交轨道警方的“钥匙收养箱”已妥善保管并归还车钥匙2183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