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修工在密不通风的电梯井里查故障除隐患
32项检查精准“把脉”,守护居民“上下”安全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田诗雨
通讯员方莉孔令东
“老规矩,先下底坑。”昨天上午10时左右,在秦淮区上花园小区的楼道里,电梯检修工杨坤一边说着话,一边抓住电梯门框边缘,身体一沉,精准踩上电梯厅内侧的爬梯顺势滑入井底部的方形底坑。
10分钟前,他背着沉重的工具箱,和搭档谷成亮在门口保安处打过招呼后,拿上门禁卡和电梯钥匙,往小区楼栋走去。烈日下,两人身着厚重的浅灰色工装、戴上安全帽,拎起工具箱,熟练地打开电梯厅门,热浪混着机油味扑面而来。
此刻的他半跪在坑底,仿佛置身“桑拿房”,手电光柱迅速扫过每个角落,只见他单手拨动涨紧轮开关,测试间隙;目光检查补偿链离地间隙;食指关节叩击缓冲器铸铁外壳,侧耳听声;随后又猫腰检查下极限开关,油污蹭上了他的工裤,站起身的他抹掉额头的汗水,拽了一把已经被汗水浸湿紧紧黏在身上的工装。
搭档谷成亮在电梯口放置“电梯检修中”的提示牌,询问着杨坤的进展。15分钟后,杨坤撑起发酸的身体爬出底坑,而工装早已被汗水洇成深色。随后,两人一起搭乘电梯到达顶楼,在轿厢内,他按下紧急呼叫按钮,听筒里传来物业值班室熟悉的应答声,确认轿厢内部没有问题后,电梯“叮”的一声,恰好停到了顶楼。
上花园小区的电梯控制柜在11楼的两户住户之间。两人配合非常熟练,谷成亮打开控制柜,杨坤则钻入电梯顶部,开始对轿厢顶板和上方空间进行检查。轿顶热气灼人,狭小潮湿,他仰身查看限速器开关,又猫着腰查看拨动上减速开关和仰头查看上极限开关位置,汗珠从鼻尖滴落。
“滴滴——”控制柜突然发出一阵蜂鸣声,谷成亮立刻凑近密密麻麻的线路,手指划过一排接触器。“故障代码106和141,又跳了!”他报出故障代码,一门之隔的杨坤闻声抄起工具箱的扳手,插入设备孔洞用力转动,传来一阵金属摩擦声,但电梯门纹丝不动。
“保护锁锁死了,查微动开关。”杨坤抹掉流进眼角的汗水,与谷成亮交流着。大约20秒,只见谷成亮在控制柜上拨弄几个按钮后,故障解除,杨坤也重新打开了电梯门。
杨坤是一名有着十几年经验的电梯检修工,在工作中,他总结出一套专业有效的故障诊断方法:通过“看、听、闻、摸”对设备“把脉”,感知设备的症状,实现精准施治。“看就是看设备仪器显示、运转和外观,线路有没有异常;听就难多了,机器工作时噪声着实不小,得仔细听辨每个部位发出的不同声音;再闻闻设备内部有没有异常的气味;摸就是摸设备的外壳和内部线路温度是否烫手。”
半小时后,一台电梯的32项检查项目结束。“今天还有5台电梯需要检修。”杨坤抓起水壶灌了几口,他俩收拾着工具,又走向了下一部电梯。
“我们检修人员2人一组,主要对2个小区的48台电梯进行检修。”南京伟电电梯工程有限公司经理李晨介绍,连日来的高温天气使得电梯更容易出现“中暑”现象。电梯机房通常位于楼顶,而在高温环境下,机房温度一旦超过40℃,便可能导致设备异常,进而引发电梯停电、按钮失灵以及困人等意外情况。因此,工作人员需要24小时待命,电话一响即刻奔赴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