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沿河||帮扶专家黄德东:重塑生命的“手”护者

多彩贵州网讯(杨莎莎)在无影灯下与时间赛跑,在显微镜前与毫厘较量,这是手外科医生黄德东21年职业生涯的常态。他形容手外科医生是赋予双手第二次生命的“微雕艺术家”和“功能重建工程师”。2024年7月,他带着精湛技艺奔赴东西部协作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帮扶一线,用一双巧手为山区患者重塑希望。

显微镜下的生命艺术

“当吻合的血管重新恢复血流,那种‘再造生命’的激动无可比拟。”谈起选择手外科的初衷,黄德东眼中闪烁着热忱。

21年来,他始终沉醉于这门融合解剖学、生物力学与显微技术的精密艺术,尤其擅长与“黄金6小时”赛跑的断指再植手术。在帮扶地医院,他曾带领团队连续奋战5小时,成功为一名两指离断患者实施再植术。

“看到患者术后重新灵活活动的手指,那份成就感让我更加坚信手外科修复的不仅是肢体,更是生活的希望。”黄德东说。

生计与尊严的“手”护者

“社会常把手外伤当作‘小问题’,其实这关乎一个人的生计与尊严。”黄德东深知,一双灵活的手意味着养家糊口的能力、书写绘画的乐趣,甚至是拥抱家人的温暖。

为此,他格外注重与患者的沟通:用3D模型讲解手部精密结构,展示康复患者的生活视频,制定个性化康复方案,并总不忘叮嘱“操作农机一定要戴防护手套”。这种将专业医学知识转化为生活语言的能力,让许多原本抗拒治疗的患者最终积极配合。

东西协作“手”艺传

荣获“优秀帮扶队员”称号的黄德东,将荣誉归功于团队协作。帮扶期间,他不仅成功完成多例高难度手术,更着力打造“带不走”的医疗队伍——帮助当地医院建立完善手外科、慢性创面科两个亚专科,并通过“手术台边的教学”培养了一批能独立开展显微手术的基层医生。

“每次看到徒弟们成功完成手术,比我自己拿奖更欣慰。”这种“既输血又造血”的帮扶模式,让先进诊疗技术在山区深深扎根。

寄语后学:精微之处见大爱

面对有志于手外科的年轻医生,黄德东的建议朴实而深刻,打好基础是重中之重,尤其要深研手部解剖,强化显微镜下操作训练;要积极融入一支敬业的手外科团队,虚心汲取临床智慧。他说,“这需要你能在显微镜前坐得住‘冷板凳’。”

他办公室悬挂着患者送来的锦旗,“妙手仁心”四个字,正是这位兼具工程师般严谨与艺术家般专注的医者最好的写照。正如他常说:“当患者重新拿起筷子、写下自己名字的那一刻,一切付出都值得。”

一审:陈琴

二审:林秀姜

三审:文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