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吉林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常规育种团队成功培育出“吉粳830”,并入选2025年度超级稻品种。这不仅是该团队自2005年育成“吉粳88”后的又一重大突破,更是吉林省冠名的第二个超级稻品种。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粮食安全,品种是关键。自国家超级稻计划启动以来,吉林省陆续培育出“吉粳88”“吉粳83”“吉粳511”等多个超级稻品种。然而,在激烈的品牌竞争与发展需求面前,脱颖而出的唯有“吉粳88”与新入选的“吉粳830”。“吉粳830”以其蓬勃的生机与优越的品质,着实令人眼前一亮。
卓越品种,高产优质兼具。“吉粳830”集高产与优质于一身。高产是其显著特征,它继承了抗倒伏性、理想株型与粒型等优良特质。在2023-2024年农业农村部组织的测产中,“吉粳830”分别创下每公顷23454斤和23691斤的超高产纪录。而优质则是它的灵魂所在,选育过程中,团队综合运用诱变育种(EMS、航空、离子等)、远缘杂交、轮回选择以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等先进手段,精准定位香味基因,赋予“吉粳830”上佳口感与浓郁米香。凭借卓越品质,“吉粳830”接连斩获吉林省第九届优质食味品种鉴评一等奖、全国优良食味粳稻品评特等奖(第八届)、国际米食味品鉴大会中国区金奖(第二届)、中日食味米鉴评会“食味特别优秀奖”等多项殊荣。“吉粳830”在超级稻领域徐徐展开新画卷。
匠心与创新铸就良种。优秀品种源自匠心与创新。种子科技的发展,需要耐心与匠心,更离不开坚持与创新。培育一个水稻新品种,往往需要五六年,甚至十余年时间,这是一个不断配组、筛选、试验的漫长历程。“吉粳830”的成功,离不开“吉粳88”奠定的坚实基础。“如今我们能选育出众多优质稻品种,得益于水稻所前辈们几十年如一日的深厚积累。”从国内外广泛收集种质资源,到杂交组合、创制变异群体,再到筛选优良个体……几代吉林农科人默默耕耘、埋头苦干,才终获丰收硕果。育种的难点在于要同步提升产量、品质与抗逆性,培育出无明显短板的“全能型”品种,“吉粳830”恰恰做到了这一点。这份成就的背后,是团队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耐得住寂寞、经得起失败的定力与执着。科技工作者的心声,勾勒出种子科技创新的艰辛征程,几代人的不懈努力、长期坚守与科技创新的深度融合,正是种子科技发展的典型特征。
你好,“吉粳830”!高产优质的背后,是农业科技人员的辛勤付出、执着追求与卓越创造。从“吉粳88”到“吉粳830”,两个超级稻品种的相继问世,是吉林农业科学家为端牢“中国饭碗”的“硬核”贡献,为国家粮食产能提升战略提供的有力科技支撑。在稻浪翻滚间,孕育着丰收的希望,让我们向这些默默奉献的农业科技工作者致以崇高敬意!(殷建光)
初审: 侯薇 复审: 孙晓云 终审: 张彦梅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