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40℃的高温天,“饿了么”骑手朱明李依然在奔忙。自从杭州推行“小哥码”以后,以前每天要被小区保安拦下好几次的他,现在扫一扫门口的二维码就能登记通行。“现在每单速度快了五六分钟,每天能多接十几单。”擦完额头的汗珠,朱明李加快了脚步。
这种“码”上通行的体验,如今全面扩容升级。4日,恰逢杭州“小哥码”实行一周年,浙江在全省范围内上线“浙里小哥码”应用。至此,浙江成为全国首个全省推广“小哥码”的省份。
据不完全统计,浙江骑手累计在册数已突破100万人。而网约配送行业在促消费、保民生、扩就业等方面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但由于许多小区物业为保障业主的安全,往往要求骑手或不能上门配送,或需要登记身份证。“物业聚焦的是安全和责任,骑手考虑的是生计与速度,消费者则想要更快的服务,若这三方需求不对称,就容易产生纠纷。”省市场监管局网监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也是全国普遍存在的治理痛点,所以浙江一直在探索能够满足三方需求的解法。
2023年,杭州市富阳区推出“小哥码”。2024年7月,杭州市又正式推出骑手服务应用平台“小哥码”,为解决这一社会痛点打开了思路。
为让这一创新举措在全省推广,经过一年时间的迭代升级,“浙里小哥码”诞生。该应用在杭州码的基础上,进一步打通平台侧和物业端的数据壁垒,网约配送员只需在支付宝搜索“浙里小哥码”,完成实名身份认证,之后进小区,用支付宝“扫一扫”小区的场所码,就能实现自动登记、验证,通行全过程最快仅需3秒钟。
“我们队里的骑手测试过,都觉得很便捷。”“饿了么”西溪银泰商圈骑手队长黄晓琴表示,原来杭州推出的“小哥码”已经很方便,只是还有一些小区扫码后需要手动打字登记,现在都是自动登记,速度更快。
该应用也能更好地保障小区安全。据悉,小区物业可在该应用中设置电子围栏,没有该小区订单的骑手无法随意进入。骑手扫码之后,其信息就会自动录入小区系统。
而为了给骑手更多关爱,该应用还集成更多功能。比如骑手可以通过地图指引,找到休息、充电、饮水的地方;通过骑手公寓、骑士学院、爱新餐厅等服务项目,解决骑手“住房难、学习难、吃饭难”。上线仪式上,浙江还成立全省网约配送行业党委以及浙江省个体劳动协会网约配送员工委,骑手们可以通过应用加入工委,诉说自己的“急难愁盼”。
省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说,“浙里小哥码”能够有效摸清骑手底数,方便实施动态管理;成立行业党委和工委则为骑手提供一个“娘家”,让骑手有组织可依,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