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各地目前已陆续进入高温季节,为切实维护广大职工健康权益,降低高温作业和高温天气作业对劳动者身体健康的影响,全国总工会近日印发通知,部署开展工会送清凉活动。据悉,全国总工会已安排近4000万元资金,用于引导和带动各地工会聚焦两类重点群体开展送清凉活动。(7月3日 央视新闻)
近日,多地进入了“烧烤模式”,持续高温天气,这让户外劳动者的工作环境变得更加恶劣。夏季高温期,也是高温下工作劳动者的事故高发期。长时间高温作业,有可能危及职工生命安全。此次全国总工会就要求各地工会督促用人单位落实防暑降温主体责任,积极改善作业条件,合理安排作业,提供高温作业防护用品和休息场所,按规定发放高温津贴。这样的要求就很有必要。
不过,给户外劳动者“送清凉”之外,更要为他们撑好“遮阳伞”。要督促用人单位落实防暑降温主体责任,关键要层层压实责任,需要劳动监察等相关部门加强对用人单位的监管与监督,而要切实解决高温津贴落实难问题,还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让高温津贴能够与工资挂钩,如若用人单位不按照规定发放高温津贴,则视为克扣劳资者工资的违法行为予以惩治;还要让灵活就业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都能纳入高温津贴发放之列等等。
另一方面,要能全面落实高温天气劳动保护。按照相关规定,在室外温度达到一定温度时,用人单位还要停止露天作业。要落实好高温天气劳动保护,同样需要相关部门加强监管力度,要下到一线、深入一线,切实解决好劳动者面临的问题。
保障劳动者高温权益要先织好制度“防晒服”,要用法律为高温天气劳动者权益“撑腰”。要保护好高温下的劳动者,需要全力通堵点、破难点、清痛点,让高温劳动保护落到实处。如此,劳动者获得的将不仅是一时的“清凉”,他们的高温劳动权益也能得到切实有力的保护。(戴先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