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如注,浑浊的洪水裹挟着枯枝败叶,咆哮着漫过榕江县城的街道。6月28 日,社区工作人员举着喇叭在街头奋力呼喊:“快撤离!往榕江二中安置点跑!”居民们深一脚浅一脚地在水中奔走。
此时,这座能容纳 5000 人的全县最大安置点,成为 4400 余名受灾群众的坚实港湾。截至7月1日,白天共有90余名群众在此居住,晚上则有130余人。
白天,不少群众握着铁锹、扛着扫帚回到满是泥泞的家中,仔细深度清理每一寸角落,购置新的锅碗瓢盆等物资,为重启生活做好准备。夜幕降临时,榕江县第二中学临时安置点的灯光准时亮起,又成了大家安心休憩的温暖港湾。
“早上10点多一听到社区工作人员大声喊撤离,我就赶紧跑,在路上听人说榕江二中这里的安置点条件很好,我就拼命往那边赶,最终在洪水到来之前到达。”再次回忆起撤离的场景时,平时心态很好的陈英瞬间落下了泪花。
“早餐有牛奶喝,中午和晚上水果也有供应,我在这里住得很安心,睡得也很踏实。”56岁的居民陈英,6月28日随着大批群众转移到榕江二中。
书声琅琅的教室化身为被淹居民的临时家园,有的戴着耳机刷短视频,有的细心整理着折叠床的被褥。角落里,几名孩童蜷在家长怀中酣睡。
榕江县第二中学的广场上,一顶顶蓝色帐篷整齐排列,厚实的棉被叠得方方正正,柔软的毛巾静静挂在床边,成箱的饮用水码放得整整齐齐,每样物资都承载着社会各界的关怀。
不远处的医疗保障点里,数名医护人员身着白大褂,目光专注而警惕,仿佛时刻准备迎接挑战的战士。各类医疗器械在桌上有序摆放,静待使命召唤。
负责服务安置点的志愿者们也脚步匆匆,来回搬运爱心物资,脸上淌着汗水。他们用坚实的臂膀,让受灾群众的日常需求得到细致妥帖的照料。
“洪灾以来,政府部门全力保障转移群众的生命安全,每一位群众都得到妥善安排,在安置点也能感受到家的温暖。”榕江县妇联主席杨娟说。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潘晓飞 戴正国 吴运镇 杨晓波
编辑 戴正国
二审 欧阳章杰
三审 安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