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天眼问政”栏目接到网友留言称,贵州已进入汛期,近段时间强对流天气较多,想询问贵阳市如何应对汛期可能出现的“旱涝并存、旱重于涝”情况?针对诸如下拉槽、地下通道、靠近边坡小区等区域如何做好洪涝、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的处置工作?应急队伍与物资储备如何调配?应对突发事件,又有哪些防范举措?
针对群众关心的问题,记者采访了贵阳市应急管理局。据介绍,为应对今年汛期可能出现的旱涝并存、旱重于涝的复杂形势,贵阳市已全面部署防汛抗旱工作,通过强化责任落实、预警联动、重点领域防范和应急准备等措施,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5月22日10时许,中环路黔春立交桥上,道路积水严重,工作人员前往处理
汛期预测:旱涝并存,旱情或更突出
据气象部门预测,今年贵阳市气温偏高,降水量预计为900至1050毫米,较常年偏少1至2成。降水集中分布在5月至7月,区域性、阶段性强降水特征明显,而7月下旬至9月可能出现伏旱,抗旱形势严峻。
压实责任:四级包保,确保“有人管、有人抓”
贵阳市严格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建立“市领导包区县、区县包乡镇、乡镇包村居、村居党员干部包户”的四级包保责任体系,确保水库、山洪灾害危险点、地质灾害隐患点等重点区域责任到人。同时,对城市易积水点、地下停车场、工程型边坡等关键部位明确防汛责任人,实现全链条监管。
精准预警:临灾叫应,果断采取应急措施
依托气象监测预警系统,贵阳市强化“预警叫应”和“临灾叫应”机制,确保预警信息直达基层责任人。在极端天气下,将果断采取“关、停、撤、转”措施,包括暂停高空作业、实施交通管制、转移危险区域群众等,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
重点防范:城市防涝与山地防洪
在城市防涝方面,贵阳市对易积水点实行“一点一策”治理,完成排水管网清淤疏浚,并在地下通道、下拉槽等关键区域布设智能监测设备,实时监控积水情况。
针对山洪和地质灾害,通过“技防 人防”结合,安装位移和雨量监测设备,落实专人巡查,严格执行“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复查”制度。
此外,针对近坡小区安全隐患,相关部门联合物业开展边坡排查,设立应急避险标识,并通过微信群、广播等渠道及时推送预警信息,提升居民自救互救能力。
应急保障:45万件物资待命,24小时值守
目前,贵阳市已储备冲锋舟、排水设备、救灾帐篷等防汛物资45万余件(套),其中大型排水设备31台,总排水能力达7.68万立方米/小时。
综合消防救援队伍、驻筑国家救援队及各专兼职救援力量全员备勤,随时应对突发险情。各级防汛部门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灾情险情第一时间处置。
未雨绸缪:防旱抗旱保供水
在应对旱情方面,贵阳市动态监测蓄水工程水量,通过“拦、蓄、扩、清”等措施增蓄水源,优化抗旱调度。同时,加快水网连通和规模化供水工程建设,加强管网维护,全力保障城乡居民饮水安全。
5月12日,贵阳市还开展了“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主题宣传活动,通过普及防灾减灾知识,提升公众避险自救能力。下一步,贵阳市将持续强化隐患排查和应急演练,筑牢防汛抗旱安全防线。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田儒森 陈龙 熊曼
编辑 郑康宁
二审 杨韬
三审 周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