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寿光:以“研”促学 建好“学习强国”文博基地

大众网记者 刘建永 潍坊报道

近日,潍坊寿光市以“学习强国”线上学习、线下体验功能为依托,整合本地丰富的文化资源,精心打造了一系列文化“两创”研学课程,为青少年提供沉浸式的传统文化体验之旅。作为目前国内最大的以汉字演变为主题的艺术馆——仓颉汉字艺术馆,“学习强国”推广宣传标识及二维码均被布设在显眼位置,精心打造出“可听、可感、可视、可及”的“学习强国”线下学习圈,让学习“日用而不觉”,实现处处可读、时时能学,打造了集“学、研、讲、宣”等功能于一体的“学习强国”线下综合性学习阵地。

多元课程设计,以汉字之美赓续中华文脉

走进艺术馆,浓浓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展区里,一张巨大的宣纸悬挂在墙上,长11.4米、宽3.6米,这是葛茂学到安徽泾县定制的手工捞制宣纸,由44名技师历经108道工序制成。一张学习强国二维码尤为“吸睛”。放眼一望,二维码的背后,一艘红船扬帆起航。

日前,记者走进仓颉汉字艺术馆,从“中国文字发展史”第一展厅开始,跟随文字的演变发展,静心参观,了解汉字源流:从远古的结绳记事,到一片甲骨的惊现;从钟鼎春秋的记载,到先秦统一的小篆;从流行战国的简牍帛书,到北宋的活字演变;从篆书、隶书、草书等字体发展,到信息技术的新阶段……身处其中,能清晰了解汉字的演变脉络。

参观中记者发现,该馆以汉字起源与演变史为主题,将汉字的美妙之处,用甲骨、陶片、竹简、碑刻、书法与现代影像科技展现出来。特别是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种汉字造字方法,以及声、形、象、数、理等汉字演变阶段的展示中,还增加了很多趣味知识。

再往里走,一本尺寸异乎寻常的线装书《老苍的蝌蚪》特别引人注目。这本大书是定制的作品,高3.8米、重130公斤,收录了111位中国当代著名诗人的诗歌作品。艺术馆内,有收藏了清代以来300余本字典的字典博物所、实木雕刻汉字墙、全字符线装书阵……除了展品展示,这里还有活字印刷、古法造纸、古法扎染等多项研学课程;馆内引入科技元素,让机器人化身“汉字小老师”,用充满童趣的声音讲述汉字演变;虚拟相框、AR(增强现实)互动成语墙等更是让孩子们沉浸在汉字的奇妙世界……

置身于寿光仓颉汉字艺术馆,仿佛开启了一段探索汉字演变的历史旅程。这里,古老的汉字在时光的流转中焕发新的生机,每一笔一划都承载着千年的故事。从甲骨文到现代汉字,汉字的演变历程在这里得以生动再现,让人领略到汉字的博大精深与无穷魅力。

以“学”融汇,研学成效显著

作为目前国内最大的以汉字演变为主题的艺术馆,仓颉汉字艺术馆通过一系列富有创意和特色的展览和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巧妙地融入其中,让公众在欣赏和学习汉字文化的同时,深刻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远意义。

在仓颉汉字艺术馆,各种互动体验项目让人目不暇接。据了解,艺术馆集汉字发展史陈列展示、交流传播、互动体验、教育普及于一体,积极打造以“文脉绵长”“雕刻时光”“水幕年华”“翰墨飘香”等12个特色项目为支撑的“字在·价值”学习体验品牌,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落实落细,让研学活动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熏陶和启迪。

仓颉汉字艺术馆采取了一系列创新策略,将研学活动与传统文化紧密结合,通过“展览 讲座”“展览 实践”“展览 文创”等形式,实现了从单向传授到双向互动的转变,让文化育人更生动形象。书写艺术创作室、传统体验区、小状元签名区、色彩体验区、儿童木工体验区、陶艺体验区、编织体验区等区域开发了核心价值观拓片体验项目,并通过动手体验的形式,增强游客的价值认同。展馆发挥社会教育职能,激活优质传统文化资源,专门针对中小学生,开发设计了以国学传承、农耕文化为主的20多项研学课程,举办“穿汉服、读诗经”、诵读经典童谣等活动1000余场次,让广大青少年在活动中学习传统文化礼仪,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增强中华文化自信,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同时,仓颉汉字艺术馆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通过“研学 科技科普”的形式,不仅展示了汉字的发展史,而且巧妙融入了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内涵。该馆充分利用声、光、电,以及一些现代影像科技手段,结合传统的文化载体甲骨、陶片、青铜器、竹简、木牍、帛书、碑刻、书法等,创新推出签到甩屏、虚拟翻书、未来之眼、3D打印、全息影像、沉浸式弧形幕、全息水幕、光影长廊、动感粒子等,趣味性地阐述汉字发展史及核心价值观文化内涵。除了静态展示以外,馆内配合开发16套级别化汉字主题研学项目,巧设核心价值观AR成语互动等游戏环节,实现了文化与科技相融合、趣味性与科普性相融合,增强了研学旅游的智慧型体验。2022年,仓颉汉字艺术馆被确定为潍坊市科普教育基地,重点面向学生群体开展汉字科普活动。

此外,仓颉汉字艺术馆还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扬,通过“研学 民俗非遗”的形式,依托馆内资源项目,让非遗在研学旅游中得到活态传承。艺术馆开设了“山东手造区”,集中展示本地葫芦雕刻、根雕、砚雕、香囊、老粗布等20多种非遗产品。每周邀请寿光市内书画家、工艺美术家到馆内开展专题辅导,教授绘画、书法、雕刻等技艺,传承非遗。打造时光隧道,邀请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创作了十多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品,生动呈现了仓颉墓园、仓颉双井、孔子问经石室、仓颉造字等场景。根据孩子活泼好动的特点,艺术馆设计了蛋雕、乡绣、扎染、泥活字、艺术纸品等10余项非遗研学实践项目,其中,《活字印刷》《贝壳记事》《结绳记事》《陶文书法》《甲骨文书法》《竹简》等课程成功申请了版权作品登记证书,让游客认识汉字、学习汉字、记忆汉字的过程变得妙趣横生。

“自开馆以来,仓颉汉字艺术馆已经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和体验,其中不乏来自全国各地的大中专院校、研学机构和社会团体的游客和团队。大家在这里不仅学到了丰富的汉字文化知识,更深刻感受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远影响和积极意义。”该馆相关负责人表示。

数千年岁月长河,几百世沧海桑田,中华文字一脉相承,写照着中华民族融合进步、走向统一的文明历程。下一步,仓颉汉字艺术馆将持续发挥“学习强国”文博基地的宣传教育作用,将文博基地建设与寿光文旅文创融合战略、兴文化工程、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等紧密结合起来,聚力打造研学新地标,将仓颉汉字艺术馆“学习强国”文博基地打造成为汉字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