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市第一人民医院:医共体搭建溶栓“高速路”,无缝对接成功救治急性脑卒中患者

14:20,泰安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重症医学科接到电话。“120急救良庄站转诊一位左侧肢体活动不灵、言语不清的患者,考虑急性脑梗死,还有10多分钟到医院,请畅通卒中绿色通道做好准备。”

家住良庄镇的一名患者,突发左侧肢体活动不灵伴言语不清被家属紧急送往良庄院区。该院急诊医生接诊后考虑患者为急性脑卒中发作,尚在最佳溶栓时间窗内。第一时间联系泰安市第一人民医院,120急救良庄站迅速出动,将患者转运至泰安市第一人民医院。

急诊重症医学部医生已做好准备,接诊医生为其进行了病情评估并进行了血压、血糖等监测,与此同时,颅脑CT显示未见出血。患者发病后不足3小时,符合急性脑梗死诊断,尚在溶栓最佳时间窗内且无明显禁忌症,医生与家属讲明溶栓利弊并取得同意后,为患者进行了相关评分和监护。

随着溶栓药物的泵入,患者的肌力也慢慢发生了变化!左侧肢体从完全无法活动,逐渐出现手指、脚趾活动,2个半小时后,左侧肢体已能抬离床面,并且基本可以与他人进行言语流利的交流。住院期间,为患者完善了脑血管疾病高危因素的筛查,发现患者存在高血压等易导致脑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经多学科会诊,配合针灸理疗、偏瘫功能训练、中药封包等康复治疗,患者基础病得到了良好控制,其语言、肢体功能逐渐恢复。出院前,患者能独自行走,语言也基本恢复至发病前水平。

急诊重症医学部副主任医师刘光河介绍,脑梗死发病后6小时之内是治疗的关键时期,静脉溶栓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溶栓的主要目的是使血栓溶解,达到血管再通,从而使受阻的血管灌流区域的脑组织重新获得血氧供应,有效地缓解患者症状。溶栓最主要的就是抢时间,也就是尽量挽救濒临死亡的脑细胞,用争分夺秒来形容并不过分。

近年来,泰安市第一人民医院高度重视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工作,组建了以我院为牵头医院的医共体,成员单位目前覆盖岱岳区房村、良庄、下港、祝阳、黄前、夏张、马庄、道朗、范镇、角峪10个乡镇。该患者的及时救治,是我院医共体无缝转诊的一个缩影,通过资源整合与流程优化,实现了从发现、诊断到治疗的无缝衔接,极大提升了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效率。

(泰安市第一人民医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