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笃行实干 大抓业务】石岛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力挽狂澜,成功抢救重度河豚鱼中毒患者

鲁网5月20日讯近日,石岛人民医院接连收治了多名河豚鱼中毒患者,55岁的吴先生就是其中一位。事发当天,吴先生在码头采购时偶遇一条罕见的“小花河豚”,抱着“去掉内脏应该没事”的侥幸心理,欣喜地拿回家烹制成一碗河豚鱼汤。然而,这看似鲜美的鱼汤却成了致命的毒药。喝下鱼汤仅半小时,河豚毒素便迅速发作,吴先生变得面色发紫,陷入昏迷,被紧急送往石岛人民医院抢救。

入院后,医生立刻开通绿色通道,启动抢救流程,争分夺秒开展洗胃、导泻等抢救治疗。但剧毒的河豚毒素仍在疯狂侵蚀患者的神经系统,导致患者四肢逐渐失去知觉、呼吸肌麻痹、血氧饱和度骤降,生命危在旦夕。随后,吴先生被紧急转入重症医学科,进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等一系列救治。经过医护人员24小时的全力抢救,患者终于从鬼门关被拉了回来,脱离了生命危险。苏醒后的患者仍心有余悸,第一句话便是:“再也不敢拿命试了!”

目前,正是河豚鱼上市季节,此次事件再次为人们敲响警钟,提醒公众警惕“美味陷阱”,切莫因一时贪鲜,忽视河豚鱼致命的风险。

那么,河豚的致命毒素究竟有多可怕?

事实上,河豚毒素是一种比氰化物毒性还要强上千倍的神经毒素,而且耐热性极强。即使高温烹煮、酒精浸泡也无法将其彻底破坏。一旦人体摄入这种毒素,便会迅速攻击神经系统,从最初的口唇发麻、呕吐腹泻,到呼吸困难、全身瘫痪,整个过程可能不到1小时。更为严峻的是,目前针对河豚毒素并没有特效的解毒药物,治疗时只能依靠对症抢救的方式。即使是人工养殖的河豚,若饲料含毒藻,仍可能积累毒素。河豚鱼的毒素遍布卵巢、肝脏、皮肤,稍有残留便足以致命,民间流传的白酒、紫苏叶等毫无解毒作用,反而耽误抢救时间。

救命原则请牢记:不碰、不买,未经专业处理的河豚一条都不要带回家;误食后一旦出现麻木、眩晕、呼吸困难等症状,立即催吐并拨打120,黄金抢救时间只有2小时; 如需食用,必须选择持有专业资质的餐厅,确保经过规范处理。(通讯员 汤燕)

责任编辑:苏盛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