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科正少年丨产教融合淬炼真本事,校企合作培育实战型学生

大众网记者 林鹏 临沂报道

毕业一年后,提及在临沂科技职业学院求学的时光,宗晓晴仍然心怀感激:“学校专业设置符合产业发展需求,加之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教学,让我们毕业就能上手,避免了求职难。”

于高校而言,如何实现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适配,考验着办学者们的智慧。建校五年来,临沂科技职业学院(以下简称“临科”)着力于服务区域地方发展,坚持开放办学,积极走出去问策,以产业思维办教育,坚持产教融合、推进校企合作,及时把握行业领域的人才需求,实现了学科专业设置、人才培养供给与产业需求动态、精准、有效对接,构建同市场需求相适应、同产业结构相匹配的现代职业教育结构。

以包装工程技术专业为例,临科与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和碧海机械、亚新包装两家软包装龙头企业多元联动,共商专业规划、共议课程体系、共组师资队伍、共编活页教材、共享教学资源、共评学生能力、共招学生员工,真正实现校企合作的共建共赢。开发的7本活页教材成为行业通用教材,学生60%时间进行岗位实践,毕业生就业率100%,包装工程技术专业被评为教育部、工信部和国资委共同发布的32个产教融合典型案例之一。

作为临科包装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的学生,宗晓晴和同学们成了这种办学理念的受益者。

职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深度赋能。在临科,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几乎是每个专业的“标签”。

在小麦育种与生物技术应用领域,淄博禾丰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临科现代农业系通过联合开展技术攻关与人才培养,合作日益密切。如今,学生将课堂所学高效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在杂交技术、温室智能管理、水培一体化等前沿领域表现亮眼。“现代农业系已有5名毕业生入职我们公司,上手快,适应性强。”淄博禾丰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崔亚男表示。

这种无缝衔接,让企业对临科更加青睐。

崔亚男介绍,企业将深度参与现代农业系的专业规划,通过企业入校授课、定制职业素养与创业培训课程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农业企业运营逻辑,推动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更高质量融合。

截至目前,现代农业系已与临沂市内70多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其中近50家成为校外实训基地。同时,积极引入牡丹、兰花、机器人等特色项目,探索推进校企合作共建“校中厂”的产教融合新模式。

为适应区域成长型中小企业数智化改造的需求,临科建设“工业互联网 智能制造”实训基地,面向区域机械、电子、木业、物流等产业,开展全链条人才培养和产业赋能,打造产教融合万能接口。

临科经济管理系则与60家政校企单位共建临沂商城产教联合体。山东兰华集团阿里巴巴全球速卖通(临沂)跨境电商产业园运营总监姜润说:“行业急需既懂平台运营又懂本地产业的人才。”为此,经济管理系构建了“平台 产业带”特色课程体系,定制化培养人才。更创新性地与SHOPEE合作开展“跨境实战营”,学生团队在真实运营中完成从选品、询盘到成交的全链条实训。

如今,临科先后与华为、京东、东软等269家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共建校外实训基地145个。牵头成立临沂市高端装备、光伏、软件设计、乡村振兴4个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和临沂商城市域产教联合体,参与建设全国数智财经等36个全国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以副理事长单位参与共建全国虚拟现实行业、全国工业互联网、中国现代农业等3个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

“深化产教融合、推进校企协同发展,既是职业教育提质培优的关键,也是企业创新发展的源头活⽔。”临科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江秀聪感慨地说,“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有利于凝聚发展共识,持续释放融合效能,共同打造教育链、⼈才链与产业链共生共荣的⽣态圈,为培育新时代⼯匠⼈才、赋能产业转型升级注⼊澎湃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