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身丈量山路,跪姿托起健康——记日照乡村医生王远平的医者仁心

在日照市三庄镇西王家村的蜿蜒山路上,总有一个倾斜的身影背着医药箱缓缓前行。他叫王远平,一位身患强直性脊柱炎的乡村医生。因腰部僵直无法弯腰,他常常跪立为患者听诊;因腿脚不便行走蹒跚,他却 365 天随叫随到。这位 “跛脚” 医生用 25年坚守,在大山深处书写了基层医疗的温暖篇章。

从卧床患者到乡村 “守护者”

病痛淬炼出的从医初心

1999年,18岁的王远平被强直性脊柱炎击倒,卧床三年间,他尝遍求医问药的艰辛,也埋下了 “学医救人” 的种子。“那时我就想,如果以后能当医生,一定要让村里老人少跑冤枉路。”2006年,31岁的他考入东港卫生学校,白天忍着病痛上课,晚上在病床上背书,终于在2010年拿到乡村医生资格证,回到西王家村开设卫生室。

村卫生室不大,却承担着全村300多口人、200多位65岁以上老人的健康重任。70多位慢性病患者的用药清单、每位老人的过敏史,王远平都烂熟于心。“王医生比儿女还贴心,俺们电视缴费、买药报销都是他帮忙。”82岁的张婆婆攥着王远平的手说。卫生室墙上,“即时报销” 的牌匾格外醒目,这里不仅是诊疗场所,更成了村民的 “便民服务站”。

弓身走山路,跪姿写仁心

24小时在线的 “家庭医生”

西王家村四面环山,村民居住分散,遇到急症患者,王远平总是第一时间背起药箱出发。强直性脊柱炎导致他腰椎僵直、步态蹒跚,走平路都需扶着墙借力,更别说雨雪天的山路。但他从未退缩:“早一秒到,病人就少遭一秒罪。”

最让人动容的是他的 “跪姿诊疗”。给卧床老人听诊时,他无法弯腰,便双膝跪地,与患者保持同一高度;为行动不便的村民量血压,他半跪在床边,一站就是十多分钟。村民们心疼地说:“王医生的白大褂总是沾着泥土,膝盖上永远有补丁。”

手机24小时不关机,是他给自己立下的规矩。2023年冬夜,76岁的李大爷突发心梗,家属慌乱中拨通电话。王远平立即联系镇卫生院急救车,自己提前赶到老人家中做急救处理,垫付了 3000元押金后,又守在抢救室直到凌晨。这样的深夜出诊,他一年要经历四五十次。

小卫生室里的大情怀

用微光点亮乡村健康路

“能吃药不打针,能用食疗就不开药。” 王远平始终坚守 “少花钱治好病” 的原则。他自学中医理疗,用艾灸、拔罐为村民缓解颈肩腰腿痛;为慢性病患者制定 “一人一方” 饮食计划,免费提供健康指导。卫生室里,一面面 “医德高尚”“仁心仁术” 的锦旗,记录着村民的感激。

更让人敬佩的是他的 “陪诊担当”。遇到需要转诊的患者,他必定亲自陪同:帮孤寡老人垫付医疗费、跑前跑后陪检、甚至在医院陪护过夜。24年来,他垫付的费用超过10万元,却从未主动催要过一笔。“这些老人就像我的家人,看着他们康复,比啥都强。” 他说。

如今,年近五旬的王远平依然每天清晨五点起床,整理药品、回访患者。尽管病痛让他的背越来越驼,但他的眼神始终明亮:“只要村民需要,我就一直干下去。就算退休了,只要村里没医生,我随叫随到。”

在大山深处,王远平用弓身的背影丈量着医者的责任,用跪姿的坚守诠释着仁心的分量。他是村民口中的 “贴心人”,更是乡村医疗网底最温暖的守护者。当白大褂沾满泥土,当听诊器贴近大地,这位 “跛脚” 医生走出的每一步,都在为乡村健康铺就坚实的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