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这个沉重的话题,不仅给患者身体带来了巨大痛苦,对其心理的冲击更是不容小觑。相关研究表明,国内肿瘤患者的抑郁率高达49.69%。在肿瘤患者的心理问题中,“癌因性抑郁”尤为值得关注,而家属在识别和帮助患者应对这一问题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家属如何识别“癌因性抑郁”
情绪持续低落。家属要留意患者是否长时间处于情绪低落状态,整天闷闷不乐,对以往感兴趣的事情提不起劲。比如,曾经热爱下棋的患者,现在对棋盘完全没有兴趣;原本喜欢出门散步的患者,如今整天窝在沙发上,不愿动弹。这种情绪低落并非偶尔的心情不好,而是持续存在,甚至可能长达数周或数月。
睡眠和食欲改变。癌因性抑郁常伴随睡眠障碍,患者可能感到入睡困难,常常在半夜醒来后难以再次入睡,或者睡眠过多。食欲方面,患者可能感到食欲不振,食量明显减少,对美食毫无欲望;或者出现暴饮暴食的情况,通过过度进食来寻求心理上的安慰。例如,部分患者以往食量正常,患病后每餐只吃几口就放下碗筷,体重也迅速下降;部分患者则在短时间内大量进食高糖、高脂肪的食物。
疲劳和精力减退。患者会感到莫名的疲劳,即使经过充分休息,也难以恢复精力。简单的日常活动,如穿衣、洗漱,都可能让他们觉得疲惫不堪。原本行动敏捷的人,现在可能变得行动迟缓,做任何事情都显得力不从心。
自我评价降低。患者常常陷入自我否定,觉得自己是家庭的负担,对自己的存在价值产生怀疑。他们可能会反复念叨自己拖累了家人,或者认为自己毫无用处。比如,一名原本事业有成的患者,患病后总说自己现在是个失败者。
注意力不集中。在交流过程中,家属会发现患者很难集中注意力,经常走神,对别人说的话反应迟缓。阅读书籍或观看电视时,也难以理解其中的内容,甚至刚看完就已遗忘。例如,看电视剧时,患者总是一头雾水,反复向他人询问之前发生了什么。
二、专业心理干预渠道
医院心理门诊。许多综合医院都设有心理门诊,如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回龙观医院、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等。这些医院的心理医生具备专业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能够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心理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制订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治疗方式包括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支持性心理治疗等,能够帮助患者改变负面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必要时也会使用药物治疗,缓解患者的抑郁症状。
肿瘤专科医院的心理支持服务。部分肿瘤专科医院也意识到心理支持对患者治疗和康复的重要性,设立了专门的心理支持部门或配备了心理咨询师。例如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患者服务中心有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为有需求的患者提供免费咨询服务。该类心理咨询师更了解肿瘤患者的心理特点和需求,能够给予更具针对性的帮助。
社会心理咨询机构。社会上有众多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这些机构的心理咨询师同样能够为肿瘤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家属可以通过网络搜索、朋友推荐等方式,选择口碑良好、资质合格的心理咨询机构。在咨询过程中,要与咨询师充分沟通患者的病情和心理状况,以便咨询师更好地制订干预方案。
线上心理援助平台。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一些线上心理援助平台随之出现,患者可以通过网络视频、电话等方式与心理咨询师进行交流。这些平台足够便捷,有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提供服务,部分平台还设有针对肿瘤患者的专项服务,患者无需出门,在家即可获得专业的心理帮助。
肿瘤患者的心理调适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家属在其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通过仔细观察,及时识别患者是否出现“癌因性抑郁”,并积极寻求专业的心理干预渠道,能够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癌症带来的心理挑战,提高生活质量,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让我们携手为肿瘤患者撑起一片心灵的晴空,陪伴他们走过这段艰难的旅程。
苏诗婷 容县人民医院
作者简介:
苏诗婷,女,汉族,1988年2月生,广西容县人,主管护师职称,本科学历,研究方向为肿瘤科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