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宫廷到民间,重新打量,发现它的独特书香美

5月16日,第二届东北图书交易博览会文产非遗展馆的“松花神韵”展区成为全场焦点。松花石工艺品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和创新设计,吸引了无数观众驻足,中国吉林网的直播镜头更是将这份震撼传递到千家万户。

松花石砚曾是清朝宫廷御用珍品,此次展出的作品在传统工艺基础上融入了现代创意。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松花石影雕传承人王强介绍,松花石质地紧密、色泽丰富,他们通过“影雕技艺”将宫廷砚等比例复刻缩小为手把件,既保留实用功能又便于携带。

彭祖述艺术馆带来的《论语微刻》砚台,是一方长81厘米、宽38厘米、高4.5厘米的紫色松花石,彭祖述刻这块砚的时候已经年逾八旬。他借鉴青铜器的古兽花纹作为衬底,师古而不泥古,现代中又不乏古韵,突出了文气效果。将记录孔子语录的《论语》将近2万字全文微刻在砚石上。微刻的字用几十倍放大镜看,完美的书法功底和娴熟的刀法一览无遗,无可挑剔,令人叫绝。

省级非遗项目通化松花石砚制作技艺项目传承人鞠展鹏,其赤壁怀古砚笔锋转折间似裹挟着千年豪情。

展区内最热闹的当属互动体验区。在拓印体验区,记者尝试了传统拓印技艺。现场指导的张老师介绍,这种体验不仅能让参与者感受传统技艺的乐趣,还能将自己的作品装裱成相框带走。

彭祖述艺术馆的免费盖章打卡区同样人气火爆。彭老先生为书博会特别创作的“逢考必过”“金榜题名”等书法印章,吸引家长和学生排起长队。一位高三学生兴奋地说:“盖完章感觉自己多了份底气,希望高考能顺顺利利!”而今年新推出的“松花玉石大印章盖文化T恤”活动更是成为网红打卡点,观众可以选择“大美吉林”“富瘦双全”等印章,将传统书法穿在身上,成为“行走的艺术品”。

松花石文化的传承不仅体现在技艺上,更在于对传统的创新转化。彭祖述艺术馆的微缩版松花石作品仅四分之一手掌大小,兼具冰箱贴和手把件功能,还融入了健康理念——松花玉石富含的锶元素,可作为按摩工具,舒缓疲劳。“我们希望通过这些创新,让松花石从博物馆走进日常生活。”彭祖述艺术馆馆长张家宁表示。

从宫廷御用到大众文创,松花石正以全新的姿态诠释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正如彭祖述老先生所说:“艺术是物与人的结合,是天地与心灵的对话。”这场石与匠的对话,不仅在书博会上奏响了华章,更将在未来的岁月里,继续书写属于松花石的传奇。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

记者 刘昆鹭

摄影 罗浩 刘昆鹭

直播 明鑫瑞 王禹

直播封面 魏向阳

主播 刘昆鹭 陈振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