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闻讯 5月16日,阜南县王化镇,一场延续23年的宅基地纠纷,在阜南县王化镇“五老”调解委员会的见证下成功化解,张氏兄弟重新找回了亲情。“从‘堵心’到‘畅通’,这场纠纷化解是乡风文明与乡村治理结合的生动样本,展现了传统美德在新时代乡村振兴中的鲜活生命力。”阜南县王化镇有关人员告诉大皖新闻记者。
据了解,张氏兄弟矛盾源于1992年土地确权预留的2米巷道,两家人分别住在道路东西两侧,常因道路出行问题互不相让,导致矛盾不断升级。去年年底,哥哥张某堂家打了院墙,弟弟张某桥也在自家地点立起来1米左右高的围栏,使本来就不宽畅的道路显得更加狭窄。
今年4月30日,张某堂家的轿车经过时被围栏刮擦到,他因车辆剐擦险些和张某桥对簿公堂。张集村党总支部书记徐如贺了解情况后,第一时间把此事上报给镇综治中心,不久镇综治中心安排张集村“五老”罗来侠、张家玉上门调解。
据了解,“五老”一般是指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劳模、老战士等,他们组成调解会,将矛盾化解在基层。
起初、张氏兄弟双方各执一词,情绪比较激动,导致调解陷入僵局。但调解人员并未放弃,他们从亲情、法理、邻里和谐多个角度,找准矛盾化解的突破点,把当事人的事当自己的事体量来化解,了解他们的诉求根本,引导双方握手言和,让当事人自愿拆墙扩巷。最终兄弟两家主动各退院墙30厘米,将2米宽"堵心巷"拓宽至2.6米,让私家车通行无阻,更让“以和为贵”的治理理念深入人心。
阜南县王化镇有关人员告诉大皖新闻记者,这场调解实现“三赢”效果。家族重归和睦、巷道畅通无阻、村容提档升级。
大皖新闻记者 王振宇 通讯员 田鋆生 纪伟 摄影报道
编辑 崔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