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公柳下听新诵 赤湖桥畔觅旧章——滁州古城行走续写千年诗城画卷

大皖新闻讯 5月10日清晨,滁州西涧湖大堤上人潮涌动。由滁州学院、滁州职业技术学院、滁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等多单位联合主办的“滁州古城行走(第二季)·乙巳春夏秋冬”文化研学游公益活动正式启动。数百名大中小学生、文化爱好者及市民齐聚于此,跟随文史专家的脚步,穿越千年时光,共赴一场诗韵与山水交融的文化盛宴。

作为2024年“甲辰十二月令”活动的升级版,第二季“乙巳春夏秋冬”以四季为经、文化为纬,策划六场主题行走。涵盖春潮、夏韵、秋实、冬藏等多元文化主题。每次行走不仅包含实地探访、历史讲解,还将融入非遗体验、艺术创作、文化沙龙等互动形式,力求雅俗共赏,让参与者在行走中触摸历史、感知文化,持续打造“滁州古城行走”文化品牌。

启动仪式后,首站 “千年诗韵西涧春” 文化研学游正式启程。参与者沿着“西涧湖大堤→韦应物种柳群雕→观潮阁→北大闸→螃蟹岛→赤湖铺桥→西西涧”线路,深度感受滁州古城的山水人文脉络。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在观潮阁前,滁州市地情人文研究会文史专家周惟熙以唐代诗人韦应物的《滁州西涧》为引,讲述滁州与诗歌的不解之缘。他指出,正是这首被选入《唐诗三百首》的千古名篇,让西涧从一条无名河流蜕变为滁州的文化地标。

活动现场,琅琊路小学学生身着古装,以歌舞演绎这首经典诗作,清脆童声与湖光山色相映成趣,令围观市民纷纷驻足拍摄。

随后举行的“西涧文化沙龙”成为亮点环节。张祥林、王勇、徐茵、贾鸿彬、郑心一、张道锋、张瑜等专家学者,围绕“韦应物与滁州西涧”、“如何打造滁州西涧文化 IP”等议题展开深度研讨,提出将文化研学与生态旅游结合等诸多创新思路,助力滁州文化品牌建设。

滁州学院作为核心主办单位之一,在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该校不仅依托校内专家资源,还整合社会上文史研究、艺术创作、非遗传承等专业力量,让“滁州古城行走”的每一走都充满着学术力量、凝聚着文化精神、展示着滁州精彩。今年他们还联合滁州职业技术学院、滁州实验中学、滁州市琅琊路小学,让大中小学生常态化参与行走,一体化开展研学,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充分发挥地方文化在青少年成长成才中的滋养浸润作用。

“一缕祁红香,千年徽韵长”,滁州“天之红”助力古城寻根活动,嘉宾饶有兴趣现场品茗。

滁州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古城行走”文化研学活动是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重要实践,未来将继续深化校地合作,探索“文化 教育 旅游”新模式,让滁州故事走向全国,让文化自信浸润人心。

大皖新闻记者 叶素健 通讯员 马旭 王绪岩/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