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能源三河口矿业:多元打造降本增效链

从精益管理到成本管控,从循环经济到全员创效,山东能源枣矿集团三河口矿业公司以降本增效为抓手,探索出一条“向管理要效益、以创新谋突破”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面对行业成本压力,三河口矿业以“零闲置、零浪费、零挥霍”为核心,构建起全链条精益管理体系。通过透明化仓储系统和“计划审核+动态调剂”模式,库存周转率提升45%。

生产现场更上演着“螺丝钉里抠效益”的生动实践。井下每个物料回收点标注责任信息,推行“交旧领新、分类修复”制度;自主维修超前支架、自移机尾等设备,节约外委费用128万元;镀锌锚杆等材料委托加工较采购成品节省30万元。正如该公司经理车本方所言:“降本不是百米冲刺,而是以精细化管理贯穿发展全程的马拉松。”

走进选煤厂压滤车间,煤泥压滤流程全程自动化运行,智能系统精准控制入料流量,每年减少滤板损耗4万元。在浓缩池旁,智能加药系统根据水质实时调整絮凝剂用量,年节省药剂成本15万元,减少用工3人。更令人瞩目的是“掌上洗煤厂”APP的应用:生产数据实时上传云端,精煤水分降低0.9%、洗矸含煤率下降0.3%,年增收超2000万元。

技术赋能成为破解成本难题的“金钥匙”。井下运输系统经过“外科手术式”改造,打通一采区轨道巷与辅助采区通道,取消3次转运环节,优化人员15人;通风系统实施降阻工程,封闭闲置巷道4017米,可年节电50万度。机电工区创新研发皮带拐弯装置、永磁电滚筒改造等28项自主改善项目,累计创效30.45万元,诠释了“小改造解决大问题”的创新逻辑。

三河口矿业深谙“人人都是经营者”的管理哲学。选煤厂推行“避峰填谷”生产模式,将电费考核细化到每台设备,职工张延海凭借连续3个月节电奖成为“节能明星”;掘进工区实施零部件互换技术,翻新钻机、凿岩机节省工具购置费40余万元;运搬工区发明的气动侧卸装置,使物料装卸效率提升30%。这些源自生产一线的“金点子”,一季度创造直接经济效益超350万元。

与此同时,他们还将循环理念渗透至每个角落。设备制修厂将废旧皮带改造成井下梯子,半年节约钢筋采购费3025万元;通防工区修复矿灯、传感器等小型设备1200件,节省购置费用30余万元。

(通讯员:曹士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