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家的医生》开始,触达基层医疗的烟火温度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蒋肖斌)都市医疗剧《我家的医生》正在热播,该剧将镜头对准基层社区医疗,以青山绿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中心,用轻松治愈的笔触勾勒出社区医生的日常,展现基层医疗工作者的职业价值与人文温度。

该剧让观众看见不一样的医疗生态截面,为国产剧市场带来了一幅新鲜的人文景观。实现这种“新鲜”的关键,在于其题材的足够“下沉”。没有惊心动魄的手术画面,却有贴近基层日常的医疗故事;没有高精尖的医疗设备与高大上的医生形象,却有医生与患者之间“钥匙交付”般的信任。

《我家的医生》剧照。出品方供图

“这个世界上,需要那些能把人从死亡线上拉回来的医生,也需要我们这种医生。”剧集中,黄尧饰演的青山绿水社区医院慢病科主任余诗,面对不理解社区医院工作价值的新人医生如是说。

剧中所塑造的“医护五人团”,是会陪老人聊天、帮患者调解家庭矛盾、被居民视为半个家人的邻家医者。上门收集调查问卷却遭遇“骗老人钱”误解、被轰出家门的社区医生,在一次街头急救中收获居民改观与职业价值;从三甲医院离职、被家人质疑社区工作辛苦“不够体面”的社区医生,在患者的声声道谢中解开心结。

《我家的医生》剧照。出品方供图

医护人员组成的青年群像,也为当代年轻人打开了一种全新的职业想象。他们步行可达职场,下班后与街坊共享粉面摊,闲时相互串门围炉夜话……在这种最大化满足“附近性”的生活环境中,青年群体的职业价值得以在家门口实现。

《我家的医生》剧照。出品方供图

而当观众从剧中看见社区医生如何用“治未病”的智慧缓解大医院拥堵、用“治人心”的温度弥合现代社会的疏离感,便读懂了基层医疗体系在全民健康网络中的基石意义。【责任编辑:李丹萍 郭韶明编辑:董志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