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学子用热血为生命接力

5月9日,在医院造血干细胞采集室内,随着血细胞分离机的最后一个循环结束,发出一声轻微的提示音,伍助洪,这名来自江西科技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2021级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学生,顺利完成一场生命接力赛——成为中华骨髓库第20066例、江西省第395例造血干细胞成功捐献志愿者。

“留个生命的火种”

2022年6月,伍助洪在红谷滩万达广场献血时从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处得知,造血干细胞捐献是许多血液疾病患者重获新生的唯一希望。因此,他毫不犹豫地留下8毫升血样,成为中华骨髓库登记入库志愿者。“当时工作人员说配型成功率为数万分之一,我想着,哪怕有百万分之一的希望,我也要留个生命的火种。”

2023年5月,当南昌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告知他与一名血液病患者初配成功时,伍助洪激动得差点摔了手机。“那种感觉就像中了彩票,但比中奖更神圣。”然而,这份喜悦仅持续了半个月,就因患者原因戛然而止,这名向来乐观的体育生第一次感受到了遗憾。

“我捐!我没问题!”

今年4月,生命的接力棒再次传递到伍助洪手中。正在训练的他接到二次配型成功的通知,未等工作人员说完,他就脱口而出:“我捐!我没问题!”从4月3日接到通知到4月16日确定采集计划,他仅用13天就完成了从高分辨到体检再到采集准备的全部流程。

伍助洪认为,如果把这次捐献比作一项体育活动,那就是一场接力跑,这一棒传好了,下一棒才能更好地去加速、冲刺。受捐者接受造血干细胞后,能带着这份生命的希望,迎来崭新的生活。“就像接力赛到了最后一棒,这次说什么我都要冲到终点。”

动员剂注射带来持续的腰背酸痛,伍助洪却把这视为特殊的“体能特训”。5月9日,伍助洪注视着血细胞分离机完成第40个循环。235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缓缓滴落进采集袋里,他没有丝毫紧张和恐惧,反而感到平静和坚定。

用行动诠释新时代青年担当

采集当日,江西省红十字会、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及体育与健康学院的领导一行前往医院探望伍助洪。该院党委书记陈立新感慨道:“我们学院曾经有一名同学是受捐者,现在又有一名同学成了捐赠者,这就像一场生命的接力赛,我们用感恩和爱心跑出了好成绩。”

在学业上,伍助洪一丝不苟,从不懈怠,在校期间共获得六次奖学金、两次“三好学生”称号。辅导员陈慧芳表示:“对于伍助洪同学的善举,我并没有感到意外,反而觉得这是他性格使然,是他一直以来价值观的体现。”正是伍助洪将热忱化为行动、以信念孕育希望的品质,为这场生命接力奠定了基础。

中国建军精神研究院副院长王彦红曾是伍助洪的辅导员,她认为:“伍助洪用行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担当。”

该校副校长李玉保还表示:“学校将在学习、生活中给予伍助洪同学足够的关心与呵护,以利于他后期恢复。”

把爱心传递下去

接受采访时,伍助洪告诉记者,他想对那名受捐者说:“我的使命已经完成,希望你今后的生活能够更加健康,更加积极。如果有条件的话,也将这份爱心传递下去。”他相信,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爱的使者,让这份温暖在社会中不断传递下去。

谈及未来规划,伍助洪表示:“作为一个体育人,这次经历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未来我要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别人带去健康,让大家更加了解体育的作用。”

伍助洪的善举如同投入湖心的石子,激起层层涟漪,激励着更多的人投身公益事业,传递爱与希望。正如他常说的那句话:“不是只有站在光里的才是英雄。”每个人都可以成为照亮别人的微光。

徐帅燕、金丽莎、刘佳琪、涂慧君、中国江西新闻网全媒体记者陈春伟/文

相关文章